历史最高成品油价格-历史最高成品油价格是多少

tamoadmin 2024-10-18

1.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2.谁告诉我下汽油的涨价历史 ?

3.成品油价或创年内最大降幅是怎么回事?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历史最高成品油价格-历史最高成品油价格是多少

1998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油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随着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政府定价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趋势。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与以上3个阶段相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几番引人瞩目的波动。1998年出台油价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而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那时国际石油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一片低迷,成品油价格实际上未作明显调整。直到1999年4月,国际油价开始上涨,国内油价也常常突破限制,国内炼油企业更是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轮涨势期间,2000年6月的改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成品油价格开始每月一调。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累计调整了17次。到2001年1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又有新的变化,改每月调整为按照国际市场油价波幅不定期调整。2001年11月和12月成品油价格两次调低,200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又经历了几次涨价。到2003年,成品油价格再次成为热点,后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油荒”的呼声。在国际油价的推动下,2003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一反淡季的冷清局面,特别是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上调190元和170元后,进一步加热了国内市场。3月1日国家收回了提价通知,5月10日大幅度降低了成品油价格(受SARS影响),但国内成品油市场经短暂的沉寂后,又逐渐加热。12月6日国家最终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压抑的国内油价才有所释放,市场价格顺势升高。 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作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月以上,有时几个月不动。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价则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一是定价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调价吨油在200元上下并不鲜见,致使提价要么过高,实际价格达不到,所定价格形同虚设;要么降价过低,达不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要么调价滞后,所调价格时过境迁,使得国家指导价起不到指导作用。二是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费结构、习惯及季节变化等,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而且国内各地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油价制定国内价格,同国内市场的实际状况必然有出入。 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政府定价异化,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市场变化滞后一个月,给投机经营预留了较大空间,刺激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 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原油完全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1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不提,原油降价,成品油不降,生产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谁告诉我下汽油的涨价历史 ?

2011年2月2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350元;

2010年12月22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310元和300元;

2010年10月26日

汽油出厂价格每吨上调230元;柴油每吨上调220元;

2010年6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

2010年4月14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20元;

2009年11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480元;

2009年9月2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190元;

2009年9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

2009年7月28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

2009年6月3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

2009年6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

2009年3月25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

2009年1月14日

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4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60元

2008年12月19日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10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降低2400元;

2008年6月20日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1000元;上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1500元;

2007年10月31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提高5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5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500元;

2007年1月14日

下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20元;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90元;

2006年5月24日 上调汽、柴、航空煤油每吨500元;

2006年3月26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300元;

2005年7月23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6月25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5月23日

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5月10日 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3月23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成品油价或创年内最大降幅是怎么回事?

3月28日24时,我国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将到来。近期美国原油库存、产量双升态势打压市场,国际油价刷新年内低点。多家机构认为,我国成品油价格将迎来“二连跌”,并可能创出年内最大降幅。

具体情况:

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时。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国际油价是我国成品油调价的风向标。进入3月以来,国际油价不上不下的僵持状态被打破,走上了一条下坡路。自3月至今,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累计下跌了11.2%,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累计下跌了8.6%。在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纽约原油价格始终未能重返每桶50美元上方,布伦特油价也跌破了每桶51美元,这两大国际基准油价均刷新年内低点。

观点:

在业内专家看来,近期美国页岩油产业快速回暖、原油库存不断攀升趋势,再加上美联储再度启动加息,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利空消息云集。

美国油田技术服务公司贝克休斯发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当周,美国运营的油田钻井数量达到652个。这一数据已经连续十周增长,且在过去10个月内实现了翻倍。在去年5月,美国运行油田钻井数曾降至316个。

目前美国页岩油复苏势头为业界所看好。美国能源信息局预测称,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有望达到每日920万桶,2018年增至每日960万桶。与此同时,近期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不断攀升,创出了历史新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