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价格下跌原因-汽油价格下跌的源头
1.加便宜汽油的后果:踩油门无力,贪便宜害死人?
2.小故障可以“闻”出来
3.遇到车内异味应及时检查 定期养护很重要
4.长期加私人加油站的汽油好吗?为什么?
5.当前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形势与挑战
6.现在是不是物价在上涨?别挪我的帖子!!!谢!
加便宜汽油的后果:踩油门无力,贪便宜害死人?
最近在一个车友群里和大家聊天,谈到各地的汽油价格,有车友说,自己单位里的“工具车”几乎天天去找最便宜的汽油,然后又不按时保养维护,反正只要车能动就成,车子破破烂烂的也没人管……毕竟是公家的车子。最近是开着觉得踩油门无力了,当然也没人管,反正车子还能动……
事实上车友自己也知道,可能是遇到糟糕的劣质汽油了,但反正车子不是自己的,平时也没人拿车当车,所以就无所谓了。但我知道,这台车踩油门无力,非常肯能是三元堵了。而且原因还和劣质汽油可能存在直接关联!
从公家破车用便宜汽油说起
我们在以往的文章里曾提到过关于三元催化装置的知识。很多车友都知道车子开的时间久了,三元催化器可能会被堵死,堵死后,车子动力差,油耗高。——但是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有些车子开多年,三元依然状态不错;但有些车子没几年三元就堵了。
这又是为啥呢?是车主不会开车?还是不会养车?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这个话题!而且我可以负责的说,事实上三元这东西堵不堵,很大意义上来说和汽油本身有关!当然也和汽油滤芯等部件都息息相关。至于为何这么说,老爷们请往下看。
首先,很多很多车主认为,不好的开车的习惯会导致三元催化器过早堵死,那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们知道,三元的作用其实就是起到“催化器”的作用,我们知道,汽车发动机就算性能再好,也无法保证汽油百分百彻底完全的燃烧干净。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燃烧后的残留物。
先说说三元催化器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知道汽油彻底燃烧透彻之后,释放出来的尾气成分,应该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但是汽油一旦没有被彻底烧干净,自然就会留下一些有害成分。比如因为“缺氧”而导致的一氧化碳,比如颗粒物没有被烧掉而进入排气管,成为“尾气碳颗粒(积碳)”……
因为我们在急加速,深踩油门的时候,控制发动机的电脑会强制让发动机的空燃比往12.5左右偏移,这本身就会导致发动机处于“汽油过量”的“缺氧”状态。要知道汽油彻底燃烧需要的空燃比是1.47以上,因此急加速过程本身就会直接导致汽油燃烧不充分。
虽然如此,但是在这种燃烧状态下,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可以达到巅峰,因此为了动力需要,排放什么的指标也就被扔到了后面。但是这并不代表说我们就允许发动机“胡来”。虽然尾气里的“脏东西”多了,但是我们不能让它听之任之。
因此三元催化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它工作的时候在高温作用下(约400度左右),将尾气中有毒有害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进行分解。最终变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排出,因此起到净化尾气之效果。
经常大脚油门开车,
确实容易引发三元被堵
但你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等等!刚才说,汽油没有彻底“烧透”除了会留下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还有碳粉颗粒物。事实上这个碳粉颗粒物,三元催化器对它是毫无办法的。一旦碳粉颗粒物在三元催化器的小孔里沉积下来,那么最终三元其实是会被堵的。
因此,我们总结出来第一个结论:大脚暴力驾驶,确实会导致车辆三元催化的慢慢堵死。所以我们可以去看看那些真正的跑车,他们的三元都是特制的纯金属三元,孔都非常大,几乎不会堵。而我们民用车用的三元则是相对便宜的陶瓷三元,孔很小很小。
三元堵塞与汽油有关?
杂质&防止办法
那么文章开头我就提到过说,三元催化器的堵死其实还与汽油有关系!那么此话又怎讲呢?我们知道,汽油的成分本身就是碳氢化合物,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一滴汽油里可以分解出来超过1000种成分!没想到吧?
在汽油里,除了本身成分非常复杂之外,还会有各种颗粒物杂质,这些东西倘若进入气缸,是无法被烧掉的,而是会和尘埃一样随着尾气进入排气管,最终可能在三元催化器上沉降下来,当然也会让脆弱的喷油嘴堵塞,因此我一直不断强调车主应当选择高品质的汽油滤芯,尽可能多的将汽油里的颗粒杂质拦截下来。
另一方面,汽油中除了固体的颗粒物之外,还有一种神奇的物质——胶质!是一种黏度很高,类似胶水的物质。因为这货是液体的,所以汽油滤芯对它是几乎无效的。它会穿透汽油滤芯进入喷油系统,最终喷入气缸之内。
燃油胶质也会引发三元堵塞
选择放心的汽油或是安心之道
胶质是一种难燃的物质,因此最终会在气缸内沉积下来,成为缸内积碳的一部分,而剩余的胶质在高温下蒸发后也随着尾气进入排气管,最终在三元催化器内沉积下来。事实上有很多三元催化器被堵的案例都与汽油有关!
特别是乙醇汽油燃烧后会残留更多的胶质,这个现象在北京吉普有限公司、奇瑞汽车研究总院的发动机测试中也得到了证实。因此关于乙醇汽油如何降低胶质的问题,石化企业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
而另一些小作坊生产的汽油、非正规的一些黑油站里的不达标汽油导致汽车三元严重被堵的案情也不在少数。我们普通车主因为没有化验设备,所以我们尽可能还是去到正规的“三桶油”直营加油站(非加盟站),以及一些知名的外企合资加油站去加油,能找到纯汽油的,尽量避开乙醇汽油。从源头上避开三元被堵的可能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故障可以“闻”出来
煳味分三种类型
如果是车内传来了阵阵的塑料制品的煳味儿,大多是电器的线路过热所致。需要注意的是电线的外包皮一般较薄,所以即使线路已经发生过热现象,气味也不会像离合器片烧损时那样大。但电线的烧毁,一般多伴有局部冒烟,或局部发热的现象,只要细心检查肯定能找到源头。
如果在行车过程中闻到了非金属材料烧煳的特殊气味,一般是离合器摩擦片出现烧损、过薄或过热的现象了。这种煳味中一般还会夹杂着焦臭味儿。如果离合器使用起来很正常,也没有明显难挂挡或起步困难的情况,并且下车闻到的气味并不来自车前部,而是车的后部,那么我们就要检查后制动系统有无过热现象了,有些粗心的车主在拉着手刹的情况下还强行走车,这会让后刹车片抱死,从而产生焦煳的气味。
橡胶烧煳的味道最容易分辨,如果有此类气味首先应该留意以下几个部位。
一、检查发动机舱内的各条皮带是否有松弛打滑的现象。在车辆高速运转时皮带丢转很有可能造成散热不力等问题,遇有此种情况司机应灭车后马上进行检测;
二、检查制动蹄片及轮胎有无过热。有些司机喜欢在弯道和上下坡时大力刹车,这样极易给制动系统和轮胎造成过大负担,当制动器和轮胎已经发出“气味”警告时,您最好马上靠边停车,等刹车片的温度自然降低后再驾驶,切忌用冷水浇在刹车片上。、
混合油味潜藏危险
闻到混合油味后一定要小心了。由于机油与汽油的燃点不一样,所以在气缸内机油不可能被完全压缩、燃烧,这时就会有少量的机油颗粒从排气管排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冒蓝烟。
首先,汽油机的轿车冒蓝烟肯定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机油只应在机油道里对缸壁和活塞进行润滑,不过一旦缸筒的内壁磨损严重或活塞磨损严重,原本在机油道的机油就有可能蹿进发动机燃烧室。
此外,气门磨损严重的发动机也有可能烧机油。还有,一些车辆的输油管发生老化渗漏,也有可能会让机油滴到发动机或排气管上,这时散发出的阵阵油味儿还有可能引发火灾。
生油味务必查原因
如果开车时总能闻见没有燃烧过的汽油味,就是俗称的生油味,必须在第一时间确认漏油的部位与严重程度后才能再次上路。
无论是电喷的汽车还是化油器的车辆,经过长时间使用后输油管路都有可能发生老化龟裂,这时只要稍遇颠簸或管路内压力发生变化,燃油就有可能从这些部位渗漏出来。
因此当您驾驶汽车闻到异常的汽油味时,应马上熄灭车内的香烟等明火,同时远离主路避免与它车发生事故。此外,如果油箱受到过意外的撞击(如拖底),也有可能让未经燃烧的汽油发生渗漏,如果真是油箱漏了也有个简单的应急方法,就是用嚼过的口香糖堵在漏油处。
蓄电池也会有臭味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湿式电瓶身上,因为湿式电瓶需要由电解液来完成电能的储存和转化,但当电解液发生泄漏时就会产生一种刺鼻的味道;同时,如果电解液消耗过多以至于亏损时,汽车运行时发电机就会向蓄电池强行充电,这时会使蓄电池充电过热冒白烟,气味更加难闻。干式电瓶不存在漏液问题,但也会有失效周期,一般我们通过蓄电池顶部的观察口可以自行检测。
空调有异味马上大扫除
总觉得空调有异味,那恐怕要去修理厂彻底检查一下了。有时候,空调滤芯上可能会粘附着一些莫明的东西,甚至小昆虫和意外卷进的小动物“干尸”。空调的送风道、汽车的后备厢,还有脚垫等部位确实已经被列为几大污染源之一了
遇到车内异味应及时检查 定期养护很重要
遇到车内异味应及时检查 定期养护很重要
气味种类:浓重的焦煳味可能的原因:离合片烧损或没松手刹
如果闻到非金属材料烧煳的特殊气味,一般是爱车的离合器摩擦片烧损、过薄或过热。如果离合器正常,且气味来自车的后部,那么检查后制动系统有无过热现象,有些车主在拉着手刹的情况下还强行走车,会让后刹车片抱死,发出焦煳的气味。
气味种类:驾驶室内有塑料的煳味可能的原因:电线过热或有电器短路
塑料制品煳味儿,大多是电器的线路过热所致。电线的烧毁,一般多伴局部冒烟或局部发热,只要细心检查肯定能找到源头,如不及时发现,很容易造成电路彻底损坏、发动机拉缸,甚至整车自燃等现象。
气味种类:未燃烧汽油味(俗称生油味)可能的原因:供油系统或油箱渗漏
如果开车时闻见没有燃烧过的汽油味,您必须确认漏油的部位与严重程度,首先应马上熄灭车内的香烟等明火。此外,如果油箱受到过意外的撞击(如拖底),也有可能让未经燃烧的汽油发生渗漏,如果油箱漏了也有个简单的应急方法,就是用嚼过的口香糖堵在漏油处,然后尽快送修。
气味种类:橡胶的煳味可能的原因:轮胎等橡胶件发生故障
如果闻到橡胶烧煳的味道,首先应检查发动机舱内的各条皮带是否有松弛打滑的现象,如果皮带松弛并已发出煳味就要立即送修了。其次检查制动蹄片及轮胎有无过热。当制动器和轮胎已经发出“气味”警告时,您最好马上靠边停车,等刹车片的温度降低后再驾驶,切忌用冷水浇在刹车片上。
气味种类:蓄电池有难闻的臭味可能的原因:电解液泄漏或亏损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湿式电瓶身上,因为湿式电瓶需要由电解液来完成电能的储存和转化,但当电解液发生泄漏时就会产生一种刺鼻的味道;同时,如果电解液消耗过多以至亏损时,汽车运行时发电机就会向蓄电池强行充电,这时会使蓄电池充电过热冒白烟,气味更加难闻。
气味种类:开空调室内有异味可能的原因:空调滤芯或送风道不洁
空调送风道、汽车的后备厢,还有脚垫等部位已被列为几大污染源之一,所以当闻到车内有不该出现的气味,最好彻底清扫。
长期加私人加油站的汽油好吗?为什么?
油品质量问题关于油品质量的这一点,由于民间加油站,它的流入渠道比较多。它除了中石化中石油等炼油厂外,山东那边还有很多炼油厂,甚至还有我们完全不知道的其他路径。反正哪里便宜,哪里都可以进去,没有固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民间加油站的油品质量参差不齐。
在私营加油站加一升实际上只能达到0.8升,因为虚标测定而产生的油并不多,但如果油品质量本身没有问题,从计量角度换算成价格折扣力,计算起来可能会比两桶便宜。只要民间加油站的价格优惠力度比较大,衡量这一部分就不必过于苦恼。一升油加你半升油太明显了。肯定会抓住包的。那民间加油站的油到底能不能加呢?事实上,普通车主没有办法检查油品的质量。因为自己检测不到油品的质量,所以不能自己开车做实验,加上可能不会出故障,所以这样的代价和费用也太高,坏了以后要去找他们,找脱皮赔偿车。
个人加油站的油为什么这么便宜?我经常去加油的地方。这个加油站在物流园区,一开始加油站主要是给内部车辆加油,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盈利能力。之后外部车辆加油的越来越多。现在也基本放开。内外车辆都可以增加,价格也小幅上涨,但与两桶油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优势。个人加油站的油从哪里来,基本上是从智联站进来的,山东炼制是国内实力最强的,占近70%以上的智联市场,规模、技术都比较先进,不比两桶差,在管理和人力配置上更合理,在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
智联站的油比两桶油更差吗?这也不是以前炼油厂没有进口原油的指标,原油来源改为两桶油。也就是说,从源头训练和两桶油都是一样的。再加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系,成品汽油一点也不差。两桶油的零售店在油慌张的时候,一些炼油厂的油也在品牌上销售。从我在个人加油站加油的经验来看,他们的油还是比较耐燃烧的。使用前测试过。1.6的卡罗拉100个基本可以航行200公里。考虑到价格优势和良好的油品质量,我们公司的所有车辆基本都是去那边加油,几年下来,但没有加个人加油站的油引起车辆故障的情况。使用效果仍然令人满意,节省了很多办公室经费。
当前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形势与挑战
石油石化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它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许多国家都对该领域高度关注。而原油位于石化产业链的源头,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很大比例。如在2004年前后,欧洲和亚洲约为32%,中东地区高达53%,中南美洲约44%,非洲约41%,北美约40%。2008年,全球每天消费原油大约为8600万桶。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是美国、中国和日本。石化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1999年至2003年的平均值计算,中国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4%,工业增加值占约16%,总资产占比约13%,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14%,而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约占GDP的4%。
石化行业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提供的基础性作用上,其基础性作用和支柱性地位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根据IEA的数据:2005年,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总需求中,石油占18.8%,是除煤炭以外最大的能源。我们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石脑油、燃料油等都是石油的下游产品。2.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石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从上游的石脑油,到中游的各类中间体,以及下游的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石化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或者产品。化工领域是个巨大的行业,其产品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航天航空等高科技产品,下至服装和生活日用品,无一没有化工原料油的身影。3.支持与促进农业发展。在农业领域,除农机动力需使用燃料之外,化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此外,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石油石化产业链
石油领域的上游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气的寻找、收和生产,被称为勘探和生产领域。还包括寻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气田,和钻井等工作,以及后续开原油和收取天然气等油井的运营工作。
下游领域包括石油炼厂、化工厂、石化产品的分配和销售环节,以及天然气销售企业等。下游行业涉及数千种油品和化工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沥青、润滑剂、合成橡胶、塑料、化肥、防冻剂、杀虫剂、医药品、天然气和丙烷等。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为了便于研究价格的形成和传导过程,本文根据价格形成和传导的特点,按照石油产品(简称油品)和化工产品两大类进行分析。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如图所示: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或裂解气馏分可制取乙烯、聚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或者天然气)。这一过程有时也会在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由于产业链中下一环节的阻碍,而无法完成价格传导过程,致使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降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事实上,上游价格的向下传导,必须得到下游产品消费市场的消化。一旦价格超过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程度,该产品将面临积压的命运,价格根本无法继续传导。结果该产品不得不亏损销售,生产企业必须承担亏损的现实,直到价格能够向下传导为止。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这一过程有时会在某一环节减弱,因为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只要该产业链的整体需求没有充分的下降。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这就导致了另外一种局面,企业宁可停产也不愿意生产。当然,为了保住重要的客户,大多数大型企业不得不继续亏本生产。
我们还可以将上游原材料价格与下游产品价格进行对比,找出价格运动的相关性。从以往产业链上产品价格的年均变化趋势来看,石脑油价格的变化与原油价格的变化总体一致,相关度在产业链中最高。也就是说,其裂解差价相对稳定。此外,从原油到PTA的整个产业链,价格传导有如下规律:
原油-石脑油 (加工费区间:35—50美元/吨)
石脑油-MX (加工费区间:50—60美元/吨)
MX-PX 加工费区间:80—100美元/吨)
PX-PTA (加工费区间:150—170美元/吨)
事实上,将原料和产品之间的差价与上述加工费区间对比,我们可以了解某一环节的盈利状况和所处的环境。一旦某一环节出现扭曲,该环节或许就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2.价格传导的特点
石化产业价格传导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A)时间滞后性。通常产业链越长,滞后的时间也较长。
(B)过滤短期小幅波动。由于具有滞后性,一些短期和小幅波动还没有来得及向下传导,价格就已经发生变化,因而短期波动得以过滤。
(C)传导过程可能被阻断。当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供需关系处于极端状态时,该环节供需关系本身上升为影响价格的主导因素,因而价格传导被阻断。
(D)价格垄断性。由于国内缺少交易石化“中间体”的市场,因而其价格具有垄断性。越是靠近产业链上端的企业,其价格垄断性越强。
(E)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中间体”,其定价常常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进口依存度越高,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大。
3.油品价格的形成
在我国,除石脑油和燃料油外,其油品的价格仍然由“发改委统一定价”,用区间定价的原则。即只有当国际油价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会进行调整。因此这些油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并不太大,且滞后的时间很长。但我国的石脑油和燃料油已率先用了“市场定价机制”。可以设想,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油品价格形成机制将最终用由市场定价的方法。
在市场定价的环境下,油品价格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和加工环节边际利润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产品供需关系的影响。除了生产成本之外,我国的油品价格往往受进口成本的影响,特别是亚洲市场价格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内需求缺口较大的情况下。例如,我国黄埔市场的燃料油(180CST)价格,主要受新加坡市场价格的影响;而我国的石脑油价格则主要受日本市场价格的影响。
在亚洲的油品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新加坡市场。亚洲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的成品油定价基本上都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而“普氏”(PLATTS)的油品报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普氏(PLATTS)公开市场是指每天下午5:00-5:30在公开报价系统(PE190)上进行公开现货交易的市场,每天公布的报价是15天以后交货的价格,实际交割一般在15-30天之内进行。
4.裂解差价与价格传导
与化工产业不同,由于不存在所谓的石化“中间体”,油品的价格均由交易油品的市场决定(我国没有交易石化中间体的现货市场)。一般来说,油品成本应该包括生产原材料和辅料,以及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或者说,油品价格由“原材料成本”+“边际利润”构成。通常,我们使用“裂解差价”的概念,描述某一油品的市场价格与原油的市场价格之差。
在油品市场上,裂解差价是衡量企业盈利状况的一种指标,也是市场供需关系的一种反应。当裂解差价走高时,炼厂的利润扩大。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上涨,或者原油价格下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结果是炼厂利润增加。当裂解差价走低时,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下跌,或者原油价格上涨。这种价差的变化,通常暗示着价格的未来走向。
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
1.季节性影响
季节性主要是指随着季节的交替而产生的需求量不同的情况,石化终端产品的季节性消费情况直接带动上游石化产品的产销变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价格的相应波动,形成一定的季节替。在石化产业链中,还有一些环节具有季节性特点,包括原油等。
2.相关商品价格走势
由于相关商品价格价格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其价格变动也直接影响到石化产品价格走势,如PTA和棉花,由于其都是纺织品的直接上游原料,所以它们之间具体较强的替代作用,价格走势也具有一定的联动性。
3.人民币汇率变化
人民币汇率变化直接影响到石化中间体及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将直接影响到该系列商品的进出口竞争力情况。如对PTA而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人民币升值降低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按美金计价的进口PX价格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可能促使相应的报价上升。
4.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
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出口退税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取向等等。进口关税直接影响到进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税反应在出品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情况,而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则直接影响到某个产业或领域在未来的发展状况,对未来产品的供需情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关况具有较强的联动作用。
总之,石化产业链较为复杂,且各品种具有各自的特点。如PTA与纺织品市场密切相关,而LLDPE与农膜市场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各个品种还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尽管原油价格的影响完全相同。鉴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有限,因而LLDPE领先于原油价格恢复上行,这就是一个“减缓、阻断、甚至逆转原油走势”的典型案例。
现在是不是物价在上涨?别挪我的帖子!!!谢!
我从源头上给你分析一下:首先,全国的煤炭涨价,原因是国家限制开,关闭小煤窑造成,煤炭的涨价直接导致电力的涨价(全国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然后造成用电企业的成本涨价(所有企业均要用电,包括各行各业),现在的副食品,家电、布料等均涨价。现在物资的涨价还有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矿产价格,原油等)。上述分析是造成涨价的基本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国家对企业工资上调的政策。冬季到了,也是物资涨价的原因。汽油价格上涨,造成物资运费上涨,也是涨价的原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