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石油价格-1980石油价格
1.为什么稀土价格不是由我们说了算
2.通胀和恩格尔系数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4.欧债危机与八十年代危机异同
5.既然银行贷款会引起经济泡沫,那为什么国家还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贷款?
为什么稀土价格不是由我们说了算
定价权有两方面。一个是卖家,一个是买家。
WTO管制的是国际贸易,而不是稀土价格问题。很多人说,我就不卖给日本稀土不行么?不行!真的。你能指望沙特不卖石油给中国么?不行!中国实行稀土出口配额制,等于说我卖给你多少我说了算。这完全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所以WTO的败诉是必须,大家都得用同一种规则来办事。
好了,那么说说价格问题。
很多年以前(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石油开采私有化,后来石油被认定为战略物资,只能国有化。国有大集团虽然,但是还是有好处的,那就是国有石油公司可以决定卖不卖?卖多少?卖什么价?
而稀土,很可惜。他像煤炭一样被私有化了,他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没有被裁定为战略物资。所以,它的出口是由私人开采公司所承载的。卖不卖?卖多少?卖什么价?都是私营企业说了算。
其实相对来说要求稀土出口配额,还不如由国有大公司兼并这些私营企业,或者以环境等因素让这些企业停止开采。
通胀和恩格尔系数
1.通货膨胀形成的条件:
经济理论界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条件,给出了很多阐释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模型。这里列举一些重要的:
a.货币主义认为,央行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b.新凯恩斯主义给出了三种不同条件下的通胀机制:
首先是需求拉动型通胀,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造成总体价格水平上升,例如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就容易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胀;
其次是成本推动型通胀,即生产成本上升导致总体物价水平上升,例如石油价格上涨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
第三种是预期形成的通胀,因为人们预期会有通货膨胀,结果导致一系列理性的行为例如哄抢商品,或者把钱从银行取出等等,从而物价上升,例如中国八十年代价格闯关时,民众预期改革后价格会上涨,结果导致了改革后真的上涨。
2.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的富裕状况,对富裕状况最好的衡量还是人均gdp。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
1、经济发展弊端日益显露,受到石油提价的严重打击。
2、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特点:70年代发生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进行调整,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特点和原因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经济停滞——即所谓“滞胀”。
战后屡试不爽的凯恩斯主义失效了,中东石油危机,国家受到越战的连累。
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特点:70年代发生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进行调整,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原因:①经济发展弊端日益显露,受到石油提价的严重打击;②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美关系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指的是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多少年世纪数减去1再在后面加两个0就是百年数。
年代直接加在百年数后面。
二十世纪就是:(20-1)*100=1900
七八十年代是:70-89
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指的:1970-1989年这段时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连环画值钱吗
您的问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连环画值钱的;具体的价值取决于具体的品种、品相保存的怎么样,一成品相一成价格;不过今年的行情持续低迷,最好是不要出手;有一定市场潜力的,一定要好好保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关系演变的原因是什么简单一点: 对当时世界的和平是有促进作用的,防止了更大规模的世界战争的爆发,有利于总体的和平以及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是存在许多不利因素的.总体冷战的局面也导致了许多局部热战的爆发,如朝鲜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等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挑战。阻碍了一定时间内世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原因:
1. 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2.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3.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4. 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改革的标志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为什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想成为政冶经济大国日本没有野心成为政治大国,因为太费钱了,经济大国是每个国家都想要的,谁不想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
欧债危机与八十年代危机异同
两次危机的相同点:
一、大量举借外债
20世纪下半叶拉美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工业化,急需增加投资规模,尤其是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当时发达国家推行的低利率政策对这些国家形成了极大的诱惑,于是很多拉美国家通过举债来弥补投资缺口,外债越积越多,到80年代初,外债规模超过了本国的支付能力而陷入债务危机。有数据统计,截止到1982年末,拉美主要四个债务国外债总额达2575.6亿美元,占拉美外债总额的83.58%,其中墨西哥外债余额876亿美元,巴西913亿美元,阿根廷436亿美元,委内瑞拉350.6亿美元。
而欧债五国债务总额达债务总额达33306.77亿欧元,其中爱尔兰债务率为104.95%,赤字率9.85%,希腊债务率160.81%,赤字率9.18%,意大利债务率120.11%,赤字率3.95%,葡萄牙赤字率106.79%,赤字率4.04%,西班牙债务率68.47%,赤字率8.48%。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欧盟成员国的赤字率应控3%以内,债务率应在60%以内。欧债五国债务率和债务率已经严重超出安全标准。
二、两次危机爆发的背景
拉美债务危机发生在国际资本主义危机爆发之后,欧债危机爆发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产生的国际环境比较类似。由于在危机爆发后,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产生消极作用,使危机爆发的地区和受影响的地区消费和投资需求会大幅下滑,使经济进一步萧条。这个时候政府一般采用财政赤字手段刺激经济的发展,通过举债来弥补赤字,当债务总量超过政府的偿债能力就会爆发债务危机,拉美债务危机和欧债危机就是这种形式。
三、借债成本的提高
拉美国家的债务大都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借来的,出现赤字后又要通过借新债来弥补,这些贷款偿还期短,条件苛刻,而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为了应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提高利率,使拉美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据统计,利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智利多付利息8500万美元,巴西多付5.7亿美元,阿根廷多付1.8亿美元,利率的提高大大增加了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从2009年底到2011年7月,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下调到CC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到主权评级的下调,意大利的评级展望在2011年5月夜被调整为负面。信用评级的下调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引起资本外逃,同时也使得融资成本的提高。
不同点分析
首先,欧债五国实体产业的缺失是危机发生的元凶,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出现危机的五国是西欧相对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主要靠旅游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欧债五国服务业所占比重其中爱尔兰为66.57%,意大利72.51%,希腊78.8%,葡萄牙74.82%,西班牙74.06%。而五国的服务业无一例外都是旅游业,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在经济繁荣时期会带来巨额的收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就会非常脆弱,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给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带来巨大冲击。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在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爆发危机。此外,高福利也是欧债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些国家中,医疗费用和上学费用都比较低,对于失业者也发优厚的工资,这就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多年来欧洲的高福利制度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继续维持高福利,政府不得不举债度日。再次,欧债五国是欧元区成员国没有独立的货币自主权,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平衡欧元区各个国家利益的结果,相对于每个成员国,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政策不是最优,这就意味着在危机爆发时,希腊五国希望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而德国法国为了稳定本国物价水平,希望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员国意见不统一,这也是危机产生的有一个重要因素。
拉美国家和欧债五国有很多不同,首先拉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虽然没有高福利政策增加政府负担,但是这些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主要依靠出口来创造外汇,而出口产品中大部分是初级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其中,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主要出口咖啡和香蕉,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生产石油,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持续下降及咖啡。香蕉等农产品价格一跌再跌,使这些国家苦不堪言,进一步恶化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还债能力下降,债务总量不断上升,使拉美经济雪上加霜。其次,拉美这些国家没有像欧债五国那样有坚强的后盾力量,欧洲成员国一旦出现问题,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其他成员国为了避免危机的扩散,不会坐视不管,可以说欧债五国出现问题的原因更多是由于这些国家的道德风险产生的。而拉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像欧洲中央银行那样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一旦经济出现问题,那些西方债权国不仅会见不救,而且还会落井下石,这是拉美债务危机一个重要因素。
既然银行贷款会引起经济泡沫,那为什么国家还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贷款?
一、既然银行贷款会引起经济泡沫,那为什么国家还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贷款?
银行贷款会引起经济泡沫这不是绝对的,而贷款又能带动经济发展,所以国家也是在适当的鼓励贷在银行里,其实就是废纸,何不合理利用呢不是简单的贷款引起的,多方的经济政策原因导致的,而且美国房地产泡沫,美国两大股大跌等
二、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怎么回事?
虽然我们现在人说到了日本泡沫经济,指的是日本80年代后期至日本90年代初期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结果。当日本的经济泡沫被戳破之后,整个日本直至如今,可以说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经济衰退,平民的生活质量开始下降。因为日本所发生的经济危机,日本的国内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坏经济的景象”。
就比如,因为泡沫经济的到来,日本的许多地方开始出现来,因为资金链断缺而被闲置的烂尾楼。1987年6月,日本政府实施《综合休养娱乐地域警备法》,简单来说,这个法律其实说的是扩大日本人的内需。在日本的各个地方开始修建娱乐、养老场所,在地方开始新建各种各样的休闲建筑,像是高尔夫球场,滑雪场,游艇基地等。
但是,也就是在90年到来之后,地方所新建的这些娱乐设施很快就因为泡沫经济到来,让地方财政因此而负债累累。
除了房地产的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日本平民的消费水平也随着泡沫经济到来,开始逐渐下降。
1990年,日本《建设》指出,尽管日本人的收入较多,但是日本人的劳动时间差,加上当时因为日元的升值,日元的购买力开始下降,所以实际的“生活国民生产总值”其实只有美国的2/3。通俗来说,就是日元的贬值,让日本人的对内经济消费变得不如美国。
同时,《劳动》认为,当时日本开始贫富差距扩大,有84.8%的日本人认为,日本虽然有较强的经济力量,可是的能达到富裕国民只有50.5%左右。
而就在前几年的时候,日本人没有想到,几年后会发生“泡沫经济”这样的灾难。从1981年开始,日本人开始疯狂的追求享受主义。海外的高级轿车以及名贵的艺术品都成为了日本人追求的对象。
不过,虽然会有人说到日本人在购买艺术品上的奢侈消费。但是从数据来看的话,日本对于买进名画的消费也许并不是太高。
1980年至1989年。有那么两家拍卖行,当中美国人购买名画的百分比是25%,欧洲人购买名画的百分比是34.9%。日本人则购买了40%。
如果说购买名画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资的话。那同一时期的日本人,开始疯狂的插手风险投资市场中的“巨额利益收入”。
一些家庭明明就没有较富裕的银行存款,还是四处借贷去风险投资中赌一把。像不动产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借钱去投资股票和房地产。这些家庭自然不会想到以后会是用“破产”二字来收尾。
但是说起来的话,发生在日本80年代的泡沫经济,或者说是因为日本人开始疯狂享乐的纵欲主义,以及在此后的房地产破产等情景。其实在此前的历史中,日本人已经预演过一遍了。
1974年,随着中东战争的结束,日本的石油入口道路,因为战争的结束而随之陷入无油可用的恐惧当中。因为石油价格的冲击,日本的物价也随之暴涨。当中甚至还出现过那么一个谣言,日本一个叫尼崎的地方,也不知道怎么会产生了“厕所用卫生纸即将断货”的流言。这个谣言出来之后,日本当地的一些家庭主妇跑到超市中将有关产品抢购一空。而这个疯狂抢购生活必需品的风暴很快在日本蔓延开来。
可是,物价高的民间舆论,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蔓延开来。日本田中角荣那个内阁也因此倒台。
此外,因为其他的经济增长,日本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农村的青年以及是一些来城市打工的青年集中城市之后,城市地价自然是随之而上涨。住宅需求也变得紧迫起来。
综上所述,日本的经济泡沫,其实是七十年代产生,而八十年代开始虚报,甚至是自以为是以为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最终是1992年,日本政府必须承认经济的衰退。
三、既然银行贷款会引起经济泡沫,那为什么国家还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贷款?
银行贷款会引起经济泡沫这不是绝对的,而贷款又能带动经济发展,所以国家也是在适当的鼓励贷款,我们都知道,钱留在银行里,其实就是废纸,何不合理利用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