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推高原油价格-华尔街原油期货
1.沙特为啥敢与对着干?
2.如何预测石油价格近期趋势?需要看一些什么数据?在哪里公布,一般人可以查看?
3.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4.原油出口为什么用桶计量而不用吨?每桶是多重?
5.洛克菲勒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
沙特为啥敢与对着干?
沙特敢与对着干的愿意主要是因为自身利益的关系。任何国家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主的,而现在不仅提高利息自己受益,而且还让沙特背锅,并且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地对沙特发布命令,是谁也不可能一直忍着。
之前沙特与美国的合作很深,沙特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并且是富得冒泡的,王爷皇子们都是含着金汤匙降生的,人一旦有这么多财富肯定是不想去打仗,肯定是能和平相处是最好的,所以沙特一直都购买美国的武器装备,每个士兵都是武装到牙齿的,但是后来经过与也门一战发现,武器再先进也没有,被没什么武器装备的也门军队打的屁滚尿流,但是有钱可以雇佣别人帮你打,只要钱到位就行!
但是现在美国的做法影响到了沙特的经济,这相当于断了沙特的后路,那是肯定不行的,而之前一直依赖美国的沙特敢于与对账干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1、沙特的经营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一直是“向前看”的,美国的华尔街力量是非常庞大的,可以影响政府的决断,而沙特很聪明,知道华尔街的重要性,一直在跟华尔街交好,华尔街喜欢什么?那肯定不用说,而这个沙特却是特别多,所以沙特跟华尔街的关系很不错,哪怕是政府官员从上到下都想要制裁沙特,但是一直也没有什么行动。
2、美国是可以替代的
因为沙特的不配合,一直说要制裁沙特,包括重新审核两国关系,从沙特撤军,不提供军事援助和武器等等,以前的时候沙特是非常忌惮美国的,但是现在却不一样,本来沙特的武器就很先进,而且沙特有的是钱,还怕没人卖吗,我国一直跟沙特交好,东风都卖过,如果美国不卖沙特武器,那完全可以跟我国合作,先进武器那肯定是到位的,所以沙特也并不怕美国的制裁。
3、经济问题
沙特虽然有钱,但是也不是冤大头,美国对沙特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命令的态度,本来就让沙特很不爽,现在又想控制石油价格,让沙特的损失更大,虽然有钱,但是想要的是吸水长流,如果油价崩了,那么美国影响大不大不知道,但是对沙特而言肯定是非常大的!
对于沙特来讲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是可以按照美国的要求去做的,但是如果对本国经济影响较大的话,沙特也会进行反抗的,毕竟现在不是美国一家独大,跟美国合作的国家大部分都是没什么好下场的,所以沙特不仅是因为自己有一定的底气,同时也是为了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考虑的,毕竟抛开美国还有很多国家是可以合作代替美国的。
如何预测石油价格近期趋势?需要看一些什么数据?在哪里公布,一般人可以查看?
预测石油价格的趋势需要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方面综合分析预判。
技术面一般是通过分析国际现货石油价格盘面技术指标得出来的,这些分析软件可以找相关现货石油投资平台的官网下载。
基本面主要从石油的供给需求进行分析。常见的影响比较大的数据就是美国EIA原油库存数据,这些数据一些专业的网站都是有及时公布的,比如说汇通网。现在还有很多的群也有这些数据直播的形式,比如说一些朋友所在的华尔街投资之神这个群。
发改委指定石油指导价格主要是综合石油进口以及国内石油供需关系进行指定的,具体的公式是不可能进行公布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 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中国官方储备及商业银行投资的美元资产在本轮危机中一度暴露于风险中,但总体而言投资损失有限,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
2.具体的影响:
(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具体到中国而言, ,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跌9.95%,建设银行跌9.94%,中国银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9.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招商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4)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4.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3.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2.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3. 教训深刻宜引以为戒:中国可以在美国本次危机中学得以下教训:
(1). 宽松的货币政策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给日后金融系统危机带来潜在风险。
(2). 面对国际市场这碗“深水”, 中国的“走出去”政策须更为谨慎,对外投资需要有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原油出口为什么用桶计量而不用吨?每桶是多重?
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映就是那个桶贵了的笑话:2008年国际油价14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6块多/升,2018年国际油价不到8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却要7块多/升,原因是桶贵了。不过玩笑终归是玩笑,因为现在的原油出口根本不是装在桶里的。陆地上的,一般都是通过输油管道运输,直接在出入口设置仪器计量(比如中俄原油管道,由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运输至大庆油田);而未接壤的比如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石油,则是通过油轮直接运输到我国的各港口,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先一桶一桶灌装,在运输的,所以目前现实中根本没有油桶影响油价的概念。
现实中我们计量一般不是用重量就是用体积来计量,很少会说用到桶,那么为什么原油会使用桶来计量呢?这其实是习惯使然。因为在早期美国人的石油是用桶来计量的,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之地的宾夕法尼亚州,1859年,德雷克们用机井打出石油后,仓促间人们直接用各类桶来盛装石油。不过杂乱的度量衡不单给买家造成困扰,也成为政府立法和课税的麻烦。根据一般规律,当行业发展到相当程度,统一标准势在必行。因此最终美国人制定了42加仑制式的桶空重64磅就成为了标准(主要系这个体积大小的桶)适合放置在平板火车上,当时一节火车刚好可以放置20桶,在拉到港口运输到各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后来先后诞生了管道运输以及油轮运输,但是由于习惯使然,美国人仍然习惯按照桶来计量。
如果说美国不是世界第一强国,那么桶计量的只会在美国,因为后续发展的很多其他国家并不使用桶计量,比如日本东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货目前仍然是按照国际单位千克计价,但是二战后,随着美国的崛起以及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美国操控着世界主要的原油出口,世界其他各国也就慢慢被迫接受以桶计量的原油了。
目前标准的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至于说多重?这个不一定,因为不同产地的石油密度、品质不一样,因此在同等的容积下,重量也会出现偏差;目前而言,一桶石油平均的重量大致在0.137吨,也就是说1吨石油大概需要7桶石油。
为什么说: 原油出口要用“桶”统计而不用“吨”计量,我们中国的原油计量单位是“吨”,那么,对于西方而言,西方国家的石油计量单位为“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对于西方人而言,用“桶”计算原油出口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我个人觉得石油之所以用“桶”作为计量单位的原因是我国进口的大量使用,目前都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手中,那么,为了方便他们的计量单位,也为了符合他们的交易习惯,他们就把原油规定为桶,而不是吨。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吨是质量单位,桶是一个体积单位,那么,我们大家都知道,由于不同产地的石油,密度是不同的,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在清朝的时候,山西商人交易的银子其纯度为为99%。但是,岭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人们所使用的银子的纯废可能只有97%左右。
再加之,由于原有的密度,如果用吨算的话,那么,它的质量可能有些误差,但是,如果用桶计算的话,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密度上有一个换算公式,所以在这就不用解释了。
总之,就是对桶这样单位是体积单位,质量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还有着较为复杂的换算关系,有些是不同产区的油密度不同,所以,为了方便用桶作为计量单位。
也就是说有体量单位作为原油交易的计量单位的因为是一桶油的质量,不同质量、不同的体积是因为密度不同,但是,它的体积也是是相同的。
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 原油这个东西掌握在美国人手里面,二战期间,石油的计量单位根据国际上的换算单位并不是用“桶”来计量的,而苏联则是用“吨”来计量的,但是,美国人当时为了便于石油的交易用“桶”作为计量单位,为了运输也为了交易方便。
所以,桶这个单位作为计量单位用着用着就习惯了。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原油可以说用桶计算起来更为方便,但是,为什么要用桶计算了?
其实, 说白了,桶作为计量单位,对石油贸易交易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装箱可以大规模的在海域和陆运之间调度,而且计算出售很方便,如果用工作量“桶”作为计量单位的话,由于密度的不同,其交易难度是大大增加。
这是趣事!原油为何统一用“桶”计量?而汽油一般用升计量?
一切源于习惯做法!
盎司; 黄金重量单位(1盎司=28.3495克)。一般人熟悉克的概念,对盎司感到生疏,但黄金玩家不会混淆。
克拉 ;钻石重量单位(1克拉=0.25克)。不少人误以为克拉是计算钻石大小(体积)的单位。但钻石玩家不会混淆。
英尺; 长度单位,一英尺=30.48厘米。(据说;十三世纪初,英国尺寸长度混乱,引起交易纠纷不断,英国约翰国王召集大臣们讨论一尺应该多长?没扯出结果。约翰王愤怒跺了一脚,指着他的脚印说;“这就是一尺”,于是,英尺长度就确定下来了。
英码; 长度单位,一英码=91.44厘米=3英尺(据说,码的长度确定与英尺长度确定类似,亨利国王伸直手臂,竖立大拇指说,从他的鼻尖到他的大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码!于是大臣们赶快小心翼翼丈量并确定下来)
米(公尺) ;法国人玩法。法国科学院将从北极点到赤道经线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规定为1米,并于1799年在法国法定使用。奠定了今天国际长度公制(十进制)基础。
公斤(千克) ;法国人玩法。法国定义了“米”的长度,就按“十进制”定义了分米。法国规定在4℃时,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1公斤。并用铂铱合金制了一个高度、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代表这个质量。这个“金属疙瘩”至今是公斤(千克)的基准物。
这是美国人的玩法,由于美国控制了世界原油买卖,原油用桶计量成为通行做法。
例如;买一船原油,船轮的油仓体积固定不变,一口气灌满了就知道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快速折算出是多少桶。若要实际称重是多少,则比较繁琐。
1升90号汽油平均重0.72公斤:92号重0.73公斤; 97号0.737公斤。看来,价格与重量还是呈正比关系。
看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懵,今天我来向大家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桶(Barrel)是目前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原油期货计价单位,如布伦特(Brent),美国德克萨斯西部中质原油期货(WTI)以及OPEC一揽子参考价格(OPEC Reference Basket)都是基于桶这个计量单位。三种期货合约交割量几乎占据了全球全部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原油期货不是按照桶计价,如日本东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货是按照国际单位千克计价,但是成交量和前三种没法比。所以这里要说的是原油按桶计价虽然不是国际强制规定,但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
最大的误区是有些人觉得原油的实物交易是用桶装的,这个是最大的误解。现在原油主要靠管线运输,从油田运到炼油厂或者出口港;
在石油开采中,最早用来盛石油的工具就是桶。不过那个时候的桶仅仅是一个工具,并不是用来测量体积的。后来,久而久之,大家就渐渐形成了用木桶装载石油的习惯。最初的石油交易也是以桶为单位来计算的,渐渐的桶就成了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石油计量单位了。
当然,这是全球所有国家都是用桶这个单位,用于计量石油的。我国就是个例外,使用的是吨。官方在发布相关数据的时候,也是使用吨这个单位,比如我国去年一共进口的原油46190万吨。
要准确记住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并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为0.137吨,对于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连前苏联和中国这样习惯采用公吨计量原油的国家,参与国际交易也不得不屈从“美制桶”的强大传统。不同地区开采出来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国内大庆油田开采的石油7.31桶一吨,而胜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较高,6.93桶就可以达到一吨。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评论员小韩;通常情况下,中东的一桶原油约为为42美加仑或35英加仑,即158.9升。而1吨原油大约为7.35桶。桶”是西方国家的石油计量单位,“桶”不仅方便石油的运输,也便于石油交易,因此被广泛接受。
首先要说明一点,吨是质量单位,而桶是一个体积单位,与集装箱一样。由于不同产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样。。
美国使用“桶”作为单位是为了运输方便,在最初的时候石油确实是使用桶来装运的,油桶也就成为美国石油的计量单位。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国之一,并且石油贸易是跟美元直接挂钩的,石油价格也是由华尔街操纵的,因此其他国家被迫接受“油桶”这个单位。
很多人认为,在全球化贸易时代,使用“油桶”作为计量单位对于石油贸易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装箱,可以大规模的在海域和陆运之间调度,而且计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实现在的石油早就已经不再使用油桶来运输了,现在的石油都是通过管道,直接从产地出来直接输送到港口装船,然后在运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储存罐。我们平时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运油的油罐车,但从来看不到拉着油桶运输的大货车
文/漂流的亚特兰蒂斯
该问题比较普遍,本人正好在该行业,这里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澄清几个问题,或者说误解。
说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我们接下来看为什么原油进出口要用桶来计价,其实不仅仅是进出口,北美地区的油田产量都是以桶为单位。
最早开始使用“桶”来计量原油的是美国,准确的说是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1859年美国的第一口油井在宾夕法尼亚州完成,之后就迎来了19世纪60年代的石油开采热潮。
当时的原油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标准的容器来装这些原油,因为当时美国的石油工业刚刚起步。所以当时的石油开采者便用盛装其他产品的桶来装石油。这些桶的形状大小不一,用处也不同,酒桶、鱼桶还有装糖浆和松节油的桶,总之五花八门。桶的容量也不同,这就给当时的原油交易带来跟大的麻烦,因为计量困难并且造成很多争端。
到了1866年,宾夕法尼亚石油生产者注意到了这问题,并开始着手推行统一的标准。最后他们将目光投到了装威士忌的酒桶上,并决定将威士忌酒桶作为原油交易的计量单位。威士忌酒桶容量40加仑(151升),但是为了有利于卖方(因为用桶运输途中会有损失),也就是石油生产者,他们决定在实际交易中将计价容量增加2加仑(实际油量还是40加仑),也就是最终计价容量为42加仑(159升)。 最终该标准在1872年被通过,一桶等于42加仑成了美国原油计量的基本单位 。
以“桶”计量原油在全世界的推广是与美元地位的上升是同步的。 原油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国际统一定价的商品,并采用美元计价 。这当然和美国国家和石油工业的强大有关,现在石油工业的绝大部分标准和 科技 来自美国,而且美国又是全球第一石油消费大国,当然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当然更重要的是美元作为全球准备货币,有其他货币难以比拟的稳定性和信用,大家都知道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破产性极低,货币也稳定。所以原油采用美元计价也就理所当然,而对于石油行业美国也就顺便推行了自己的标准。
上文已经提到 一标准桶原油等于42美制加仑,也就是约159升 ,这个只是容积。但是不同品质的原油一桶的重量有差别。高品质原油,也就是我们说轻质原油由于密度低其一桶的重量要比重质油(密度高)轻。
原油的密度在0.87 ~ >1.0 g/cm3, 因此一 吨原油约等于7.2~7.35桶 。
以桶计量原油最早始于美国,用桶不用吨是因为美国的影响,原油的美元计价也助推了该标准在全球范围的推行。
主要的原油期货交易都以桶为单位。
一标准桶原油等于42美制加仑,也就是约159升;
根据原油的密度,一吨原油约等于7.2~7.35桶,也就是1桶原油等于136~138千克。
原油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国际统一定价的商品,也就是说全球任何国家只要你在国际市场上买石油,面对的都是统一的标准。
我是漂流的亚特兰蒂斯,下次见!
这是西方国家先入为主的一种计量方法。一桶容量是53加仑,一加仑为4.546升,如果盛水的话,是240公斤,油比水要轻,这就是比重。质量差的石油比重在0.8以上,如某些国产及委内瑞拉的石油,中东产石油最好,比重都在0.8以下,人们开玩笑说那儿开采的石油可以直接加进油箱。就是因为比重不同,液体要用容积来算,早期开采石油都是用大桶,习惯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油桶”是目前欧佩克和欧美等西方国家原油计量单位,同时也是全世界主流的石油计量单位。
首先要说明一点,吨是质量单位,而桶是一个体积单位,与集装箱一样。由于不同产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中东的一桶原油约为为42美加仑或35英加仑,即158.9升。而1吨原油大约为7.35桶。目前纽交所一般都是使用北海布伦特原油和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作为标准,计算每桶石油的价格。
西方世界早在几千前就使用木桶去运送葡萄酒,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中东地区的人是用陶罐去装葡萄酒,但是陶罐的密封性并不好,而除了中国以外,其他的民族又没有搞出瓷器,而即便是搞出了瓷罐,瓷罐也太容易碎了,于是中东的民族就用木桶储存和运送葡萄酒。
由于木桶是圆柱状,因此非常便于运输,因此越来越多的液体商品都是使用木桶运输,例如橄榄油。后来石油被发现后,人们开始用铁皮圆桶去装载石油。
最先使用铁桶装石油的国家就是美国,在二战之前,石油的计量单位并不统一,美国使用“桶”来计量,而苏联则是使用“吨”来计量。
美国使用“桶”作为单位是为了运输方便,在最初的时候石油确实是使用桶来装运的,油桶也就成为美国石油的计量单位。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国之一,并且石油贸易是跟美元直接挂钩的,石油价格也是由华尔街操纵的,因此其他国家被迫接受“油桶”这个单位。
很多人认为,在全球化贸易时代,使用“油桶”作为计量单位对于石油贸易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装箱,可以大规模的在海域和陆运之间调度,而且计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实现在的石油早就已经不再使用油桶来运输了,现在的石油都是通过管道,直接从产地出来直接输送到港口装船,然后在运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储存罐。我们平时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运油的油罐车,但从来看不到拉着油桶运输的大货车。 (今天的油轮不再是使用油桶运油了)
(咱们日常使用的液化天气和汽油、柴油都是由这种油罐车运输的)
看到这想到了一个笑话:
为什么国际油价一直呈下跌趋势,但是国内的油价并没有随国际油价下跌而相应下跌,反而不断上涨,一度每升价格达到了7元。究其原因是:油价确实下跌了,但是油桶的价格上升了。
一直以来国际贸易或者国内商品总量的结算中都是以吨、升、立方米(主要是天然气)
、公斤来计算,大家都能有明确的概念商品的重量,但是唯独是石油非要以“桶"为结算单位,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根本就不知道是多大的桶、什么材质做的、一桶多重。
那为什么石油出口非要用桶计量呢?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资源逐渐被发现并开发出其用途后,大批资本家加大了石油的开采。但是,石油开采后并没有合适的容器去盛装这些容易泄露的液体。恰巧欧美国家都有喝葡萄酒的习惯,就像中国的酒坛子一样。大量的木质酒桶就被就地取材做了盛装石油的最合适不过的容器了,后来经过不断改进用铁质的圆桶代替了运输过程中容易破损且制造工时长的木桶。就这样,用桶盛装石油的传统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那一桶石油重量是多少呢?
国际原油交易以桶作单位,而普通消费者又习惯的成品油计量又是以升为单位。“美制桶”是容积单位,与公制的升、立方米格格不入,与公吨等重量单位更是根本搭不上。要准确记住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并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为0.137吨,对于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连前苏联和中国这样习惯采用公吨计量原油的国家,参与国际交易也不得不屈从“美制桶”的强大传统。
但是,用桶作为原油的计量单位有其一定的劣势:
不同地区开采出来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国内大庆油田开采的石油7.31桶一吨,而胜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较高,6.93桶就可以达到一吨。
石油是一个由多种重金属混合物体以烃类为主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下以黏稠的液体状态存在。经过加工后,以其沸点和比重,燃点和热值的不同,而分为轻质油和重质油。成为现代工业,国防, 汽车 ,火车,轮船,飞机的重要燃料,助力添加剂,催化剂,防腐剂,保温材料,润滑油等等。
更是现代 社会 ,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比如各种塑料制品,各种化学用品,各种化肥,农药,杀虫剂,消毒剂……等等。当今世界各国早已将石油列入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物资,进行严格的管控。
原油出口以桶计算,除了方便,简洁,更主要是为了交易的精确,误差和损失减到最小。因为这个已经是国际惯例,所以就共识了。
由于原油比重的不同,所以,一般原油一桶的重量范围大概在138~148kg之间。一吨油按普通老百姓的概念应该是1000kg。但实际计算是这样的:比重重量为860~880kg之间,体积重量为1000立方单位。喜欢的人可以查看中国石油产品标准规范一书。
洛克菲勒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
洛克菲勒是一个传奇的名字。他象征着财富、权力、荣誉。对于他的对手来说他是一个“吸血鬼”;而对于受他资助的人来说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洛克菲勒?
影响美国的石油大亨
如今,只要一提到洛克菲勒家族的名字,人们马上就会和“权力、金钱、统治、政策”联系到一起。《纽约时报》曾这样说:洛克菲勒兄弟拿起电话筒要向,或向一位总统的内阁人员,或向一位工业领袖,事实上要向任何人讲话的时候,电话总会迅速接通或者打回来,洛克菲勒家族的权力正体现于此。《华尔街经济论坛》也评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历史上起了多么深远的影响。是它,同许多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式的企业组织,把美国推上了今天的世界之巅。人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美国的历史和今天的美国将是多么的黯淡失色。”正是举世闻名的赚钱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造了这样一个神话。
1839年7月8日,洛克菲勒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摩拉维亚镇。他的父亲贩过盐,推销过草药和皮毛,经营过木材,后来做了江湖医生,行为比较放荡。他的母亲勤劳而善良。洛克菲勒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关于金钱的概念以及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的理念,从小他对人就非常谨慎,能严格区别情谊和金钱的利害关系,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之后的发家之路。1853年,14岁的洛克菲勒随父母移民到伊利湖畔的克利夫兰。在那里,他结识了好朋友马克·汉纳,后来马克·汉纳成了铁路、矿业和银行方面的实业家及国会参议员。洛克菲勒对马克·汉纳坦承了自己人生的宏伟目标。1854年洛克菲勒开始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恋爱,他与那位女孩的爱情一直持续到老。1855年6月,还在读高中二年级的洛克菲勒便中途退学了,三个月后,他被一家叫休威·泰德的公司录用为簿记员(相当于会计),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辉煌的财富之路。
洛克菲勒在领到第一笔薪水后就开始用心支配。他记下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这个习惯,他坚持终生并且他的后代也一直保持着。无论数额大小,他都力求记清楚,这种严谨、条理分明的作风,对他的成功帮助颇大。进公司不久,洛克菲勒就展示出过人的精明和机敏。他19岁离开公司后,同英国人克拉克合作创办了一家以经营谷物和牧草为主的公司。他抓住商机,一下赚得几千美金(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南北战争爆发后,洛克菲勒预见到食品和日用品将会因短缺而升值,便提前买进大量食品和日用品,他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效益。
辉煌的创业史
1864年,德雷克上校首次在宾夕法尼亚州用钻井打出“黑色黄金”——石油,从而改变了美国历史。人们纷纷向这洛克菲勒画像里涌来。经过细致严密的考察之后,洛克菲勒决定出资帮助安德鲁斯展开精炼油的研制工作。他坚信炼油厂前景会非常好。然而,曾经的合伙人克拉克不愿冒险而撤出股份。洛克菲勒在26岁这一年毅然走上石油业的道路。
洛克菲勒接管公司后,将其更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他迅速扩充了炼油的设备,使公司成为克利夫兰最大的一家炼油企业。几年后,该公司正式更名为美孚石油公司。1867年,洛克菲勒又找到了另一位合伙人亨利·弗拉格勒,在几十年的商业事务上,两个人合作很好,并建立了长期的友谊。弗拉格勒名下的作坊和一部分资金也被纳入到美孚石油公司中。
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几年内,洛克菲勒充分认识到石油在家庭照明、润滑方面的作用,于是着手开拓欧洲市场,并开始垄断下游的炼油业、销售业。他意识到了铁路运输的重要性,便与铁路业的两位巨头凡德毕尔特和顾德尔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彼此满意的协议。1870年1月,洛克菲勒的有限合伙经营公司改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美孚石油公司,其资本额为100万元,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和洛克菲勒的弟弟另得1300美元,洛克菲勒一人持有2667股。而此时,他年仅30岁。到1872年底,洛克菲勒已控制了50家炼油厂中的26家。
学者们指出,洛克菲勒很早就看出了兼并的好处。他将同他竞争的炼油厂逐个出价收买过来,就这样,他逐步吞并了所有的炼油厂。这样一来,他省去了厂房设备、劳动力和同行竞争的麻烦。
美孚石油公司的成立,是洛克菲勒大规模竞争和扫荡的开始。他将商业巨手伸向了他的同行们,不断吞并一些小型炼油厂。一时之间,许多企业破产、家庭破裂,许多人因此而自杀。人们开始纷纷声讨洛克菲勒。
在弗拉格勒的帮助下,洛克菲勒开始走向垄断之路。他准备先垄断铁路运输,进而垄断克利夫兰的炼油业,然后再控制东部,称霸整个美国的石油工业,最终形成托拉斯这一企业统一联合体。1871年,洛克菲勒联合12家石油企业成立了一家控股公司——南方改良公司,同铁路运输业联盟,使宾夕法尼亚州的炼油业和铁路运输业走向了垄断,致使许多小企业濒临破产。因此洛克菲勒在短期内就成了人们口中的商业魔头,许多人大声呼喊着“杀大蟒蛇”、“埋葬章鱼”、“吊吸血鬼”的口号。
以亚吉波多为首的石油生产者联盟向洛克菲勒提出了挑战,他们要对美孚等加入铁路大联盟的企业实行原油封锁。而且此时,被洛克菲勒排除在外的炼油公司在纽约另立了一个炼油企业联盟,在纽约报纸上对南方改良公司和铁路大联盟进行大肆攻击,一时间舆论朝着对洛克菲勒不利的方向发展。但他依然非常冷静,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买下了克利夫兰20家炼油厂,占据了绝对优势。1873年,洛克菲勒吞并了克利夫兰的所有炼油厂。到1878年美孚石油公司的资产已达2000万美元,但他仍然不断地收拢更多的石油企业;而且也控制了更多的铁路公司。一时之间,美孚石油公司所向无敌。1882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形成了企业垄断的最高形式——托拉斯。它网罗了40家石油公司,其中有14家的所有权直接属于美孚石油公司。除了精炼油之外,他们还开发了石蜡、润滑油、凡士林、口香糖等石油副产品。在电灯泡即将取代蜡烛的时刻,改变了现代工业能源机件的内燃机,把美孚石油公司推向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高度。其财富和权势增长之快超出了洛克菲勒的预料,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
1911年,美国议会通过了《禁止垄断法》,美孚石油公司被分为38家公司,洛克菲勒辞去了在美孚公司的职务,但其资产反增不减,成为石油公司最大的股东,其公司的股票也是一直呈上升状态。自1898年开始,洛克菲勒结束了他的工作生涯。他将业务转交给亚吉波多打理,自己则开始了退休后的悠闲生活。
从石油大亨到慈善老人
在闲暇的时光中,洛克菲勒开始考虑创建另一种机构。这几十年来,他虽然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人们对他的骂声也一直不断,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他想要通过创建慈善机构扭转自己的负面形象,为后代留下好名声。同时,常年向他索取金钱的信件也一直烦扰着他。
当年如一只吃人猛兽的洛克菲勒,随着他财富的堆积如山,人也渐渐变得温和了。多年前,洛克菲勒就开始了对金钱的思考,他认为金钱对于人来说,足够就好,过多的财富并不能够带来满足和快乐,而金钱最大的用处就是能用它做更多有价值的事。20世纪初,洛克菲勒对金钱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确信,有大笔金钱必然带来幸福这一假设是错误的。极富的人正像我和其他一切人一样,假使他们因为有钱而得到愉快,它是来自能做一些使自己以为的让某些人满意的事。”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洛克菲勒在赚钱的同时,也开始考虑要将金钱给予需要的人。从他16岁第一次领到薪水时,便几分几角地捐给浸礼会教堂,后来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便打破教派、民族和肤色的界限,捐赠越来越多的事业。19世纪80年代晚期,洛克菲勒曾陆续捐赠几百万美元给教堂:1889年,他拿出60万美元在美国东海岸创建芝加哥大学,之后又陆续捐给芝加哥大学三千多万美元。
洛克菲勒在1891年专门请了一位名叫盖茨的牧师帮助他处理慈善事务。洛克菲勒同意了盖茨的建议,决定用那些钱去减轻人类的痛苦和负担。1901年,洛克菲勒用20万美元筹建了一个医学研究所,专门研究各种流行疾病和顽症。这个研究所的贡献颇大,其中有二十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在把财务责任移交给儿子之前,洛克菲勒共捐给该研究所6000万美元。1903年,洛克菲勒请来钢铁大王卡内基担任慈善机构普通教育委员会的领导职务,这个机构旨在提高南方黑人的教育水平。洛克菲勒带头捐款,合计捐给教育委员会的款项竟高达12亿美元。1909年,洛克菲勒卫生委员会宣告成立。1913年,洛克菲勒又成立了一个担负世界性任务的慈善机构——洛克菲勒基金会。他一次性拿出一亿美元,作为该协会的基金,这个协会的宗旨为“增进全人类的福利”。
1937年5月,98岁的洛克菲勒因心肌老化去世。在他后,他的儿子小洛克菲勒以慈善家的身份,悉心经营各种慈善机构,扩大洛氏家族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并洗刷留在父亲身上的骂名。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在世界上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