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罗尔油价下跌了吗-比尔莫罗(1888-1980)

tamoadmin 2024-08-25

1.地球的现状

2.(六)矿产品价格将波动前行

地球的现状

比罗尔油价下跌了吗-比尔莫罗(1888-1980)

地球编辑词条

目录

地球的矿藏在皮肤里

石油储备的真实性

淘金魔掌伸向油砂

参考资料

目录

联合国把2008年命名为“国际地球年”,我国是提案国之一。“地学为社会服务”是本次地球年的行动口号,它旨在让人们意识到,地球并不是无穷无尽的,相反,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一切都将逐渐耗尽吗?先是石油,然后是煤炭,最后是金属?

地球的矿藏在皮肤里编辑本段 地球的半径大约为6370千米。在海底,从地表到5—8千米深处是坚硬的玄武岩层;而在大陆,从地表到30~70千米深处是较松软的花岗岩层。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矿藏、原材料在某些地区大量积聚。从而得以被开?

以金矿为例。地壳中金元素的含量只0.0000005%。如果金元素被平分在世界各地,开它们就是不可能的,它们必须富集在某一个地方。其他大多数的金属也是一样。金元素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熔炼或其他的一些物理化学手段将其分离出来。金元素有时甚至能溶于水。穿过石间缝隙。形成新的矿物。自然金常常形成于石英矿中。

石油是一种高温、柔韧、高度腐蚀的浓稠体,它的产生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有机物、浮游生物、微小的海洋动植物必须在腐烂前沉积在海洋洋底。并快速与无机物混合,形成一种深海沉积物。这种沉积物逐渐变硬,成为所谓的母岩,并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沉陷软化。这种过程通常发生在距海面2~4.5千米深的地方。新产生的石油比母岩轻,逐渐向上移动。此外还需要储藏岩用来保存石油,当然还需要一层岩石作为遮盖。防止石油外泄。在不同的地质时期,这些条件极不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

石油储备的真实性编辑本段 石油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47美元/桶的价位;中国已经开始对柴油进行供应;国际能源机构第一次发布了石油供应危机的消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声称,如果美国发动新的战争,石油价格将上涨至每桶200美元……这一切,都是2007年冬季的真实情况。

现在真的已经达到原油开的顶点了吗?石油地质学家休伯特对于美国甚至整个世界的石油掘量不会再增加的预言是否成真?

马里昂?金?休伯特是壳牌公司一位的地质学家。在1956年的一次大会上。他做了关于美国石油储备的调查研究报告,向与会者们呈示了他的“休伯特曲线”。预言美国的石油开将在11年到达顶峰。然后开始走下坡路。休伯特的预言遭致一片愤怒的反对声。但被现实证明是正确的。10年后,美国的石油产品开始逐年递减。

尤尔克?辛德勒是德国路德维、希?博尔科系统技术咨询公司的研究员,他和他的小组一直关注着世界石油的生产情况。他在研究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原油年产量自2006年就一直在衰减。”从上世纪80年代,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为首的海湾石油输出国就不断上调各自的石油储备数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OPEC组织把每个国家的石油储备和开份额挂钩。谁的储备多,就被允许生产更多的石油产品。阿联酋曾把它的储备量从310亿桶』下子提高到920亿桶。

一些环境组织成员和行业退休人员对石油输出国的欺骗手法进行了抨击。国际能源机构经济主管法提赫?比罗尔在接受《世界报》访时回答了令人棘手的问题:那些石油国家所提供的石油储备报告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我没有官方的根据,说这些报告是不可信的,”比罗尔说,“但是我们有权知道,按照国际标准,有多少石油是我们还能利用的。”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石油作为最重要的燃料。在短短几代人的时间里就被耗去了大约一半。

淘金魔掌伸向油砂编辑本段 如果石油被耗尽。是不是一切都完了?人们对不同寻常的石油寄予了什么厚望?专家把油页岩、油砂等也称为典型的石油品种,但开的成本较高。开油砂取油,一桶的价格在15~20美元之间,而在沙特阿拉伯,开石油的价格仅为l~2美元。然而。当石油价格上升到70、80甚至90美元一桶的时候,这笔花费便显得微不足道了。可见,石油价格对石油储备以及开方式两者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可以从加拿大北部亚赛巴斯卡油砂来了解这一点。

在亚赛巴斯卡,这些年开始了一股淘金热潮,亚赛巴斯卡河沿岸城市麦梅里堡是开油砂的中心,这里的居民数量从十几年前到现在增加了近7万人。房地产价格暴涨,达到了州府埃德蒙顿的水平。导致这一淘金热的原因在于一种从原油、沙粒和水中分离出来的混合物。在这条沥青带上,储藏着大约17亿桶这样的混合物,算得上世界第二大原油储备地了。“我们拥有能源”成为麦梅里堡居民最自豪的寒暄用语。

麦梅里堡居民的生活希望,对于环境保护者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在充满原油的沙地上充斥着大型挖土机和重载卡车。原油首先要通过炙热的蒸汽被液化,之后加人溶剂进行萃取,这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对环境来说也是个极大的负担,因为整个开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都被倾倒在低洼地中。如今,仅仅把水烧沸这一环节就需要消耗加拿大大部分的天然气能源。若想开完这里的原油,人们必须建立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这一例子清楚地说明,提高原油价格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保护环境,相反,一桶油的价格越高,人们想方设法进行开的冲动就越大。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尔?戈尔把开油砂比作是患上了毒瘾。“这真是疯了。”他在接受访时说,“每获得一桶原油所投入的天然气量,能保证一个家庭4天的供暖。”

节能和回收是生存之道

除了原油之外,其他一些地下在过去的几年间也经历了类似的涨价。不论是铜、铁、锌、铂、金,许多金属矿石都经历了一次价格拉力赛。铁矿石的供应价格自2002年以来翻了3番,铜矿石的价格比几年前贵了5倍。报纸上,偷盗钢材的报道不计其数,这在几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35年前。时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丹尼斯?米道斯写了著名的《成长的极限》,书中预言:地壳中蕴含的各种,包括石油,都将逐渐被耗尽。不幸的是,专家们后来解除了这一警报,他们认为,从地质学观点来看,地球上的金属是无穷的,金属原材料如铁、铝和铜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尽管地壳的5%由铁元素组成,8%由铝元素组成。但目前为止这些丰富的矿藏仍难满足人类日益增加的需求。

德国环保学者、化学家迈克?布朗嘉特倡导一种能提高原材料回收率的做法。他研发出一种办公椅。它的制作材料能重复利用60次而没有质量的损耗。

对于石油、天然气以及煤这些燃料。想要回收是件很困难的事。可行的办法就是节能,特别是交通行业存在着很大的潜力。绿色和平组织的能源专家安德里?波林认为,‘‘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未来10年里将汽车的耗油量减半是完全有可能的。”油价的下跌。最终将改变全球经济,更有优势的燃料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基础。

没有油的世界

当石油危机到来时。世界会变得怎样?一些人认为会带来诸如股票暴跌、市民、抢劫、饥荒等一系列的灾难场景;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将是一个从旧能源向新能源逐渐转变的过渡期。绿色和平组织警告说,燃料的一些加工过程会给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国际社会对于所有常规以及非常规的使用都应该有明确规定。

由于许多原油经营者和政治家根本不愿意想象一个没有油的世界,上述的设想还很不切实际。德国畅销书作家安德里亚斯?埃斯克巴赫在他的《燃油殆尽》中,描述了北美洲同欧洲相比,原油的衰减会造成怎样不同的影响:在美国,为了生存而斗争的场面要比在欧洲激烈得多。

在书的最后,作者描述了十几年后到叔叔家做客,餐具都是塑料的。从石油中提炼的人工材料制成的产品都成了珍品,人们只有在特殊的场合使用。侄儿问叔叔:“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你们早就把油用完了?”

善待地球保护 恩格斯一个世纪前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列举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令人振聋发聩。人们对地球现状的极大关注被唤起。33年前,第一个地球日发起。1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指出了这样的危机:如果现在的这种对大自然掠夺式的发展方式和大量消费能源的奢侈生活方式不改变的话,人类早晚有一天会走上绝路。也许学者们对地球的未来过于悲观,但他们发出警告后,全世界都震惊了:情况真有如此严重吗?于是,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都开始关注和研究人与环境的问题。 1992年,更严峻、更强烈的警告被发出: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话,前景就是毁灭!这呼声发自于由17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的、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 地球只有一个,它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有的不可再生都在用一分少一分。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一场保护地球、珍惜的战役开始打响。 在第3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的时候,我国举起了“善待地球、保护”的大旗。它成为我国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这无疑是明智的。 来自国土部的权威数字显示: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2万亿立方米,钢铁缺口总量30亿吨,铜超过5000万吨,精炼铝1亿吨,即重要矿产的供应将是不可持续的。预测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化,石油、天然气、铜、铝矿产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至5倍。有权威资料显示,我国已有的45种主要矿产,对2010年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可以保证需求的只有23种;而到2020年形势更加严峻。相当部分矿产的探明储量对经济建设保证程度偏低。 再有,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据有关部门分析,就耕地而言,如果递减的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现存不到18.89亿亩耕 地将骤减,人均耕地将突破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 还有水。我国水总量不算少,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则占有水平很低,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耕地单位面积占有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 一方面是缺乏,一方面是利用率低,使短缺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料和30%工农业和民用水,均来自矿产;矿产开发利用无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地球上自然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与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地球与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去谋求人类文明的目标。因此,善待地球,保护实质上就是关爱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我们已经不能够仍然没有意识或者仅仅在口号上做文章。形势是如此地不容乐观,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都在减少,我们所在做着的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件事情也许都在影响着我们明天的生存环境。我们确实惧怕了没有洁净的水可供饮用、没有温暖可供汲取、没有各种工具用来生活。我们所依赖的东西太多了。失去这一切我们将如何生活? 真心地善待我们的地球母亲,努力去爱惜、去珍惜。哪怕只是从不多用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做起。在4月22日,这个地球的节日,让我们用行动来祝福她。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研究地球 回到顶部

开放分类:

合作编辑者

继续ˉ幸福 , ☆登峰造极☆ 百科欢迎您来学习如何编辑词条,积极参与创建词条。 词条统计

创建者: ☆702243419☆

最近更新:09.07.25

编辑次数:3次 全部版本

Copyright ? 1998 - 2009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六)矿产品价格将波动前行

基本判断:主要矿产品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需求有所放缓,但随着2013年全球经济再次步入缓慢复苏的步伐和地缘政治危机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重要矿产品价格将在目前的高位上持续振荡。

美国、欧洲、日本在内的三大央行在2012年放松了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也下调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各国央行无限量的货币供应极大地降低了市场违约的风险。市场稳定实际上为经济向好打下了基础,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以及造血功能正逐步恢复。欧债危机暂时缓解,欧元区经济发展迈入平稳阶段,EF、ESM、OMT等一系列救助工具的推出基本消除了系统性风险爆发可能性。近期欧元区主要领先指标PMI和德国IFO景气指数来看,欧元区经济受欧债危机冲击在经过连续2年的下滑后有企稳迹象。如果没有意外冲击,预计欧洲经济最艰难时间已经过去。IMF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将摆脱2012年温和衰退小幅增长0.2%,德国经济表现基本持平但法国略有加速,同时意大利、西班牙衰退幅度减少,英国经济重拾增长。美国经济继续引领发达经济体复苏,推动美元强势。受低能源价格、低利率、低劳动力成本(相对而言以工资增长表征的美国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基本停滞)、发达的金融市场及技术创新、相对良好的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情况,美国经济在经历财政悬崖短期干扰后可能进一步拉开与欧洲和日本经济表现。因此全球经济的向好必然提振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预计2013年矿产品价格在目前的价位上波动前行。

煤:温和复苏。2013年,煤炭政策不断推出,电煤价格并轨,稀缺煤种开保护,焦煤期货推出,市场并未对此利好有强烈的反映。目前来看,炼焦煤市场要好于动力煤市场,稀缺煤种的保护性开和钢铁价格的上扬,提升了近期的炼焦煤市场。从各大煤炭企业签订的2013年合同看得出,喷吹煤、炼焦煤价格较12月份上调了70~100元/吨。总体分析,2013年煤炭需求低速增长,价格将呈现波动状态。在城镇建设推进的情况下,煤炭价格也不存在大幅下行的几率。

专栏15 电煤价格“双轨制”结束

电煤价格“双轨制”是指在煤炭价格逐步放开后,电煤供需双方依据两种不同定价机制。一种是年初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签订的重点合同煤价,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锁定一年供应量;另一种是市场煤价,价格随行就市。“双轨制”对煤炭供应的稳定和煤炭企业的成长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双轨制”导致的大幅差价,既阻碍了煤炭价格的市场化进程,也使煤炭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兑现率低、兑现质量差和中间环节乱收费等。

2012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提出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取消运行多年的电煤价格双轨制。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从2013年1月1日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电双方自主协商确定价格。同时继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在该《意见》出台的前几天,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定价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两个重大政策相继出台将推动长期并存的两种电煤价格体系并轨,有利于煤炭价格全面实现市场化。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70%左右。电煤是煤炭消费的主体,占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搞好产运需衔接,对保障电煤稳定供应和电力正常生产,满足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二是有利于减少流通成本,三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

原油:震荡前行。国际油价将会走出一波先高后低的倒V型行情。上半年在美国财政悬崖逐步化解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慢慢恢复,并受地缘政治因素的支撑油价将高位运行。下半年全球油市供给增量将明显超过需求增长,同时世界经济也可能再起波澜,国际油价则将全面承压。

国际能源署在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称,全球能源版图正在发生改变,可能会对能源市场造成深远影响。除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的核能进一步减少,以及风能和太阳能技术的扩散使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最大变化就是美国石油产量增加和伊拉克石油产业重塑。

美国能源部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对原油的消费量持续萎缩,经合组织国家原油等燃料日均消费量2012年减少50万桶,2013年将继续减少20万桶。这意味着,2013年美国石油生产将继续增加,但同时石油需求将持续减少,因此油价可能走低。

中东局势仍是最大变量。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认为,2013年中东地区局势将成为原油市场上的最大变量,可能会将原油市场引上“岔路”。伊朗与西方国家在核问题上的对立短期内不会消失。2013年,外交努力结果和经济制裁发展依然将决定伊朗核问题方向,并左右原油市场情绪。同时,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虽已达成停火协议,但加沙地带依然冲突不断。很多专家认为,脆弱的停火协议很可能不会长久,尤其在区域大国埃及面临内部针对总统的大规模示威游行、自顾不暇之时,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很可能一触即发。另外,叙利亚动荡局面已经持续近两年,仍未有任何好转。叙利亚内部产生“溢出效应”,和反对派武装的冲突一度导致叙利亚和土耳其的边境冲突,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南北苏丹脆弱的和平局面也时刻面临挑战。

铁矿石:盘整下探。首先,从宏观经济来看,铁矿石反弹的高度有限。钢铁作为工业的粮食,铁矿石作为钢铁的最重要的原料组成部分,铁矿石作为大宗商品,与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既定事实,国外的危机如何解决仍待时日,因此从宏观的角度来讲,铁矿石波动中上涨的压力重重。

其次,从目前钢铁产业链的利润角度来看,铁矿石行业的利润率将继续压缩,铁矿石价格会继续承压下行。国际铁矿石产量的增长将势不可挡,这种铁矿石供需关系的变化引导钢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利润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最后,从铁矿石价格运行的周期来看,铁矿石将会在盘整后继续下探。从2011年以来,铁矿石在170美元的平台窄区间震荡10个月左右出现了大幅跳水,最低至115美元,2012年铁矿石在140美元的窄区间震荡10个月左右同样出现了跳水,最低至88美元,目前铁矿石处于110美元的窄幅区间震荡,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后有望继续探底寻找新的平衡,不过考虑到汇率影响和生产成本逐年高企,下跌的幅度将会有所减弱,低点或将尝试试探80美元关口。

专栏16 中国与新加坡铁矿石现货建成并启动

2012年1月16日,北京国际矿业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铁矿石现货。中国铁矿石现货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在探索更加公正、透明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依托全球最大铁矿石贸易份额地位建设铁矿石现货,充分发挥市场发现价格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大宗矿产品定价机制,促进铁矿石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中国铁矿石现货于2012年5月8日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有境内外193家企业成为平台会员。截至12月7日,平台总申报1014笔,总申报数量8538.04万吨,总成交44笔,总成交数量556.49万吨,美元成交额6.91亿美元,人民币成交额2160万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现货市场,现行铁矿石指数定价模式基于中国到岸价为参考标准。中国铁矿石现货将为中外企业提供更丰富、便捷的交易渠道,减少人为恶意炒作引发的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促进铁矿石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必和必拓筹建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GlobalORE)于2012年5月30日启动。GlobalORE脱胎于新加坡的环球煤炭(GlobalCOAL),后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电子,股东包括必和必拓、力拓、英美集团等。GlobalORE由宝钢集团、必和必拓(BHP)、嘉能可(Glencore)、湖南华菱、五矿集团、力拓(RioTinto)和淡水河谷(Vale)发起。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自2012年12月份以来,共成交21笔交易,矿石几乎均来自澳大利亚,成交总量约为225.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2月4日成交的62%粉矿价格为118美元/吨,2013年1月8日62%粉矿成交价格已经达到了155美元/吨。

铜:稳中有升。2013年全球经济环境将相对宽松;各国政策极大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尾部风险,而欧洲债务风险将大大降低;美国经济经历漫长的复苏过程后,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源,中国经济复苏程度仍要取决于政策的支撑力度。通过基本面分析得知,2013年铜市利多因素偏多:宏观方面,2013年宏观经济逐渐好转,利多铜价;微观方面,2012年全球精炼铜市场供不应求,2013年供需偏紧情况将改善,利空铜价;2013年铜加工费上涨将刺激精铜产量增加,对铜价支撑力度减弱;2013年中国铜消费有望好转,利多铜价;三大库存增加,上海期货库存高企,利空铜价;综合以上分析,2013年铜价影响因素较多,市场美好预期2013年铜价或有回升,整体重心或有望上移。

黄金:波动上行。首先,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增长率不及预期,失业问题长期难以改善,新兴经济体发展不确定性增强,欧美等经济体只能不停地权衡削减预算与刺激经济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其次,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全球货币体系持续宽松,欧洲开始第二轮再回购,美国开始第三轮量化宽松,日本也开始增加货币供应,发展中国家宽松货币政策也释放出大量流动性。第三,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问题难以化解,解决高额债务,只有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增长不断“填窟窿”的模式,将长期支撑金价上涨。第四,全球央行持续购入黄金,增加黄金储备,2013年增购规模可能超过2012年,总体上会提升黄金的货币价值,增强黄金的高位支撑。第五,黄金投资市场依然看好。过去十年,金价持续上涨,投资收益率不断提高,与商品、股票、美元相比,黄金的收益优势非常明显。

稀土:波动前行。从供给看,国内的供给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首先,包头和赣州的稀土供应趋于稳定,大部分的兼并重组工作已经完成,无论是在所有权还是在环保审查问题上都不会有大的举动以至于影响到供应。其次,南方省份加快稀土开发步伐,在福建、广西、广东等南方省份都有离子型稀土矿产,五矿发展、厦门钨业、广东广晟、中国铝业、中国有色在这些省份的稀土矿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有望在2013年开始实现规模化供应。

在需求层面上,国际需求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预测2013年的国际稀土需求将保持稳定,不会有大规模上涨的情况;国内市场的需求则有可能因为相关产业的缓慢复苏而出现小幅上涨,例如在城镇化概念指导下的家电产业、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但是由于稀土原材料主要作为“工业味精”而存在,除非这些产业出现大规模释放,否则国内稀土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

市场仍有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例如关于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WTO案件如果有新的进展,短时间内都会对市场构成冲击,但这种突发性影响也是短时间的。2013国年内稀土市场将保持平稳,价格较2012年呈现震荡态势,或将略有上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