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回收石蜡油价格-哪里有收石蜡的

tamoadmin 2024-10-08

1.浸出法制油工艺技术的制油工艺

2.橡胶操作油和填充油油什么区别

3.有谁能详细说一下全基因组Bisulfite Sequencing的流程

浸出法制油工艺技术的制油工艺

河南回收石蜡油价格-哪里有收石蜡的

(1)浸出法制油工艺的分类按操作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间歇式浸出和连续式浸出:

①间歇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都是分批、间断、周期性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②连续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都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按接触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浸泡式浸出、喷淋式浸出和混合式浸出:

③浸泡式浸出 料胚浸泡在溶剂中完成浸出过程的叫浸泡式浸出。属浸泡式的浸出设备有罐组式,另外还有弓型、U型和Y型浸出器等。

④喷淋式浸出 溶剂呈喷淋状态与料胚接触而完成浸出过程者被称为喷淋式浸出,属喷淋式的浸出设备有履带式浸出器等。

⑤混合式浸出 这是一种喷淋与浸泡相结合的浸出方式,属于混合式的浸出设备有平转式浸出器和环形浸出器等。

(2)浸出法制油工艺 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直接浸出和预榨浸出:

①直接浸出 直接浸出也称“一次浸出”。它是将油料经预处理后直接进行浸出制油工艺过程。此工艺适合于加工含油量较低的油料。

②预榨浸出 预榨浸出油料经预榨取出部分油脂,再将含油较高的饼进行浸出的工艺过程。此工艺适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油料。

(3)浸出工艺的选择依据及基本的工艺流程 浸出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与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关系密切,它直接影响到油厂投产后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和操作条件等诸多方面。因此,应该采用既先进又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工艺流程的依据是:

①根据原料的品种和性质进行选择 根据原料品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如加工棉籽,其工艺流程为:棉籽→清洗→脱绒→剥壳→仁壳分离→软化→轧胚→蒸炒→预榨→浸出; 若加工油菜籽,工艺流程则是:油菜籽→清选→轧胚→蒸炒→预榨→浸出;

根据原料含油率的不同,确定是否采用一次浸出或预榨浸出。如上所述,油菜籽、棉籽仁都属于高含油原料,故应采用预榨浸出工艺。而大豆的含油量较低,则应采用一次浸出工艺。 大豆→清选→破碎→软化→轧胚→干燥→浸出;

②根据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要求进行选择 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要求不同,工艺条件也应随之改变,如同样是加工大豆,大豆粕要用来提取蛋白粉,就要求大豆脱皮,以减少粗纤维的含量,相对提高蛋白质含量,工艺流程为: 大豆→清选→干燥→调温→破碎→脱皮→软化→轧胚→浸出→浸出粕→烘烤→冷却→粉碎→高蛋白大豆粉

③根据生产能力进行选择 生产能力大的油厂,有条件选择较复杂的工艺和较先进的设备;生产能力小的油厂,可选择比较简单的工艺和设备。如日处理能力50吨以上的浸出车间可考虑采用石蜡油尾气吸收装置和冷冻尾气回收溶剂装置。

(1)工艺流程:料胚(或预榨饼)→存料箱→封闭绞龙→(溶剂→)浸出器(→湿粕)→混合油

油料经过预处理后所成的料胚或预榨饼,由输送设备送入浸出器,经溶剂浸出后得到浓混合粕和湿粕。

(2)浸出设备:浸出系统的重要设备是浸出器,其形式很多。

间歇式浸出器——浸出罐;连续式浸出器——平转式浸出器、环形浸出器、卫星式浸出器、履带式浸出器等。

湿粕的脱溶烘干

(1)工艺流程:湿粕→刮板输送机→蒸烘机(→捕粕器→混合蒸汽)→干粕(冷却)→仓库;

从浸出器卸出的粕中含有25%—35%的溶剂,为了使这些溶剂得以回收和获得质量较好的粕,可采用加热以蒸脱溶剂。

(2)脱溶烘干设备 对预榨饼浸出粕的脱溶烘干多采用高料层蒸烘机,对大豆一次浸粕的脱溶烘干,宜采用D.T蒸脱机。

混合油的蒸发和汽提

(l)工艺过程:混合油过滤→混合油贮罐→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汽提塔→浸出毛油;从浸出器泵出的混合油(油脂与溶剂组成的溶液),须经处理使油脂与溶剂分离。分离方法是利用油脂与溶剂的沸点不同,首先将混合油加热蒸发,使绝大部分溶剂汽化而与油脂分离。然后,再利用油脂与溶剂挥发性的不同,将浓混合油进行水蒸气蒸馏(即汽提),把毛油中残留溶剂蒸馏出去,从而获得含溶剂量很低的浸出毛油,但是在进行蒸发、汽提之前,须将混合油进行“预处理”,以除去其中的固体粕末及胶状物质,为混合油的成分分离创造条件。

(2)过滤 让混合油通过过滤介质(筛网),其中所含的固体粕末即被截留,得到较为洁净的混合油。处理量较大的平转型浸出器内,在第Ⅱ集油格上装有帐篷式过滤器,滤网规格为 100目,浓混合油经过滤后再泵出。

(3)离心沉降 现多采用旋液分离器来分离混合油中的粗末,它是利用混合油各组分的重量不同,采用离心旋转产生离心力大小的差别,使粕末下沉而液体上升,达到清洁混合油的目的。

(4)混合油的蒸发 蒸发是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剂汽化,从而提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即使挥发性溶剂与不挥发性溶质分离的操作过程。混合油的蒸发是利用油脂几乎不挥发,而溶剂沸点低、易于挥发的特性,用加热使溶剂大部分汽化熬出,从而使混合油中油脂的浓度大大提高的过程。在蒸发设备的选用上,油厂多选用长管蒸发器(也称为“升膜式蒸发器”)。其特点是加热管道长,混合油经预热后由下部进入加热管内,迅速沸腾,产生大量蒸气泡并迅速上升。混合油也被上升的蒸气泡带动并拉曳为一层液膜沿管壁上升,溶剂在此过程中继续蒸发。由于在薄膜状态下进行传热,故蒸发效率较高。其设备为长管蒸发器。

(5)混合油的汽提 通过蒸发,混合油的浓度大大提高。然而,溶剂的沸点也随之升高。无论继续进行常压蒸发或改成减压蒸发,欲使混合油中剩余的溶剂基本除去都是相当困难的。只有采用汽提,才能将混合油内残余的溶剂基本除去。

汽提即水蒸气蒸馏,其原理是:混合油与水不相溶,向沸点很高的浓混合油内通入一定压力的直接蒸汽,同时在设备的夹套内通入间接蒸汽加热,使通入混合油的直接蒸汽不致冷凝。直接蒸汽与溶剂蒸气压之和与外压平衡,溶剂即沸腾,从而降低了高沸点溶剂的沸点。未凝结的直接蒸汽夹带蒸馏出的溶剂一起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回收。其设备有管式汽提塔、层碟式汽提塔、斜板式汽提塔。

8.溶剂蒸气的冷凝和冷却

(1)工艺流程

由第一、第二蒸发器出来的溶剂蒸气因其中不含水,经冷换器冷却后直接流入循环溶剂罐;由汽提塔、蒸烘机出来的混合蒸气进入冷凝器,经冷凝后的溶剂、水混合液流入分水器进行分水,分离出的溶剂流入循环溶剂罐,而水进入水封池,再排入下水道。

若分水器排出的水中含有溶剂,则进入蒸煮罐,蒸去水中微量溶剂后,经冷凝器出来冷凝液进入分水器,废水进入水封池。

(2)溶剂蒸气的冷凝和冷却 所谓冷凝,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气体放出热量转变成液体的过程。而冷却是指热流体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但不发生物相变化的过程。单一的溶剂蒸气在固定在冷凝温度下放出其本身的蒸发潜热而由气态变成液态。当蒸气刚刚冷凝完毕,就开始了冷凝液的冷却过程。因此,在冷凝器中进行的是冷凝和冷却两个过程。事实上这两个过程也不可能截然分开。两种互不相溶的蒸气混合物——水蒸气和溶剂蒸气,由于它们各自的冷凝点不同,因而在冷凝过程中,随温度的下降所得冷凝液的组成也不同。但在冷凝器中它们仍然经历冷凝、冷却两个过程。

目前常用的冷凝器有列管式冷凝器、喷淋式冷凝器和板式冷凝器。

(3)溶剂和水分离 来自蒸烘机或汽提塔的混合蒸气冷凝后,其中含有较多的水。利用溶剂不易溶于水且比水轻的特性,使溶剂和水分离,以回收溶剂。这种分离设备就称之为“溶剂-水分离器”,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是分水箱。

(4)废水中溶剂的回收 分水箱排出的废水要经水封池处理。水封池要靠近浸出车间,水封池为三室水泥结构,其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4米,封闭水柱高度大于保护高度2.4倍,容量不小于车间分水箱容积的1.5倍,水流的入口和出口的管道均为水封闭式。

在正常情况下,分水器排出的废水经水封池处理,但当水中夹杂有大量粕屑时,对呈乳化状态的一部分废水,应送入废水蒸煮罐,用蒸汽加热到92℃以上,但不超过98℃,使其中所含的溶剂蒸发,再经冷凝器回收。

9.自由气体中溶剂的回收

(1)工艺流程

空气可以随着投料进入浸出器,并进入整个浸出设备系统与溶剂蒸气混合,这部分空气因不能冷凝成液体,故称之为“自由气体”。自由气体长期积聚会增大系统内的压力而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要从系统中及时排出自由气体。但这部分空气中含有大量溶剂蒸气,在排出前需将其中所含溶剂回收。来自浸出器、分水箱、混合油贮罐、冷凝器、溶剂循环罐的自由气体全部汇集于空气平衡罐,再进入最后冷凝器。某些油厂把空气平衡罐与最后冷凝器合二为一。自由气体中所含的溶剂被部分冷凝回收后,尚有未凝结的气体,仍含有少量溶剂,应尽量予以回收后再将废气排空。

(2)工艺设备 石蜡油尾气回收法、低温冷冻法。

橡胶操作油和填充油油什么区别

各种橡胶操作油的适用性及对橡胶物性等的影响

发表于 2010-06-30 08:43 - 只看楼主

0

1 2 3 4 5

[查看评级用户]

楼主

.字号 较小字号 正常字号 较大字号

1.橡胶软化剂概述

橡胶加工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软化剂和增塑剂。通常是一种能使胶料具有一定柔软性的低分子物质,它们能增加胶料的可塑性,流动性,粘着性,以便于压型和成型等工艺操作。以及有助于粉末状配合剂分散和降低混炼温度,同时还降低了橡胶的粘流温度和玻璃化温度,提高了橡胶的耐低温性能。

橡胶加工中使用最多的软化剂是石油系软化剂(这类软化剂实际上是物理增塑剂)。石油系软化剂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加工产物,具有软化效果好,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特点。这类软化剂主要包括芳烃油、石蜡油、环烷油、重油、石蜡、凡士林、沥青、石油树脂等等。

橡胶软化剂(操作油)是炼油厂在提炼润滑油时的加工产物,它是粘度不同的液体产物,其区别在于含有不同的烃类组份。而橡胶软化剂(操作油)按其烃类的组成可划分为石蜡基油、环烷基油(环烷油)和芳香基油(芳烃油)。

2.橡胶软化剂(操作油)的制造过程

橡胶软化剂操作油之芳香基油主要通过炼油厂的溶剂精制工艺,用专有的芳香基油抽提工艺而得,见橡胶软化剂炼制流程图。

原料油经换热升温进入抽提塔中部与塔上部来的溶剂逆向接触。从塔顶出来的抽余油经换热器和加热炉升温,进入汽提塔1#。回收溶剂后的抽余油经换热冷却即可送出装置。

从抽提塔底出来的抽出油(芳烃油)经换热升温进入蒸发塔,大部份溶剂被蒸出。塔底抽出油经加热炉加热后再进入蒸发塔。而塔中部抽出油入抽出油汽提塔2#。回收溶剂后的抽出油(芳烃油)经冷却后送出装置。出装置之各种抽出油其粘度、凝固点……等不同,最后需经调合设施将其调合成所需之一定牌号合格的成品芳烃油。

3.橡胶软化剂(操作油)的选择

根据橡胶软化剂(操作油)与橡胶相容性大小(例如含芳香烃多少,分子结构内是否含双键和极性范围等),橡胶软化剂(操作油)对橡胶加工作用和对硫化胶性能影响大小,以及橡胶软化剂(操作油)的粘度,V.G.C值等,再结合实际使用实践,我们作出了橡胶软化剂(操作油)对橡胶的适用性选择见下表。

有谁能详细说一下全基因组Bisulfite Sequencing的流程

亚硫酸氢钠测序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

直接测序法是建立在MSP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CpG岛各个位点甲基化情况的方法。重亚硫酸盐使DNA中未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脱氨基转变成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保持不变,行PCR扩增(引物设计时尽量避免有CpG,以免受甲基化因素的影响)所需片段,则尿嘧啶全部转化成胸腺嘧啶。最后,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并且与未经处理的序列比较,判断是否CpG位点发生甲基化。此方法一种可靠性及精确度很高的方法,能明确目的片段中每一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在寻找有意义的关键性CpG位点上,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测序法以CpG岛两侧不含CpG点的一段序列为引物配对区,所以能够同时扩增出甲基化和非甲基化靶序列。它的不足是耗费时间和耗资过多,至少要测序10个以上的克隆才能获得可靠数据,需要大量的克隆及质粒提取测序,过程较为繁琐、昂贵。

第一部分 基因组DNA的提取。

这一步没有悬念,完全可以购买供细胞或组织使用的DNA提取试剂盒,如果实验室条件成熟,自己配试剂提取完全可以。DNA比较稳定,只要在操作中不要使用暴力,提出的基因组DNA应该是完整的。

此步重点在于DNA的纯度,即减少或避免RNA、蛋白的污染很重要。因此在提取过程中需使用蛋白酶K及RNA酶以去除两者。

使用两者的细节:

1:蛋白酶K可以使用灭菌双蒸水配制成20mg/ml;

2:RNA酶必须要配制成不含DNA酶的RNA酶,即在购买市售RNA酶后进行再处理,配制成10mg/ml。否则可能的后果是不仅没有RNA,连DNA也被消化了。两者均于-20度保存。

验证提取DNA的纯度的方法有二:

1:紫外分光光度计计算OD比值;

2:1%-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我倾向于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完全可以明确所提基因组DNA的纯度,并根据Marker的上样量估计其浓度,以用于下一步的修饰。

第二部分 亚硫酸氢钠修饰基因组DNA

如不特别指出,所用双蒸水(DDW)均经高压蒸汽灭菌。

1:将约2ugDNA于1.5mlEP管中使用DDW稀释至50ul;

2:加5.5ul新鲜配制的3M NaOH;

3: 42℃水浴30min;

水浴期间配制:

4:10mM对苯二酚(氢醌),加30ul至上述水浴后混合液中;(溶液变成淡**)

5: 3.6M亚硫酸氢钠(Sigma,S9000),配制方法:1.88g亚硫酸氢钠使用DDW稀释,并以3M NaOH滴定溶液至PH 5.0,最终体积为5ml。这么大浓度的亚硫酸氢钠很难溶,但加入NaOH后会慢慢溶解,需要有耐心。PH一定要准确为5.0。加520ul至上述水浴后溶液中。

6:EP管外裹以铝箔纸,避光,轻柔颠倒混匀溶液。

7:加200 ul 石蜡油,防止水分蒸发,限制氧化。

8:50℃避光水浴16h。

一般此步在4pm开始做,熟练的话不到5pm即可完成,水浴16h正好至次日8am以后收,时间上很合适。

这一步细节:

1:基因组DNA的量不需十分精确,宁多勿少,因为在以后纯化回收步骤中会有丢失,且此方法修饰最多可至4ug。

2:所有试剂均须新鲜配制,所以配液的技术要过关,既要快,又要精确。

3:亚硫酸氢钠溶液呈强酸性,一定用碱将PH调制5.0,否则PH不合适会影响后续纯化吸收。

4:水浴最好达16小时,虽可以短至8小时,但后者修饰会有不完全。

第三部分 修饰后DNA纯化回收

EP管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高压蒸汽灭菌的。

1. 将移液器枪头伸入石蜡油层下,先轻轻加压使其中一小段石蜡油排出,然后吸取混合液至一洁净1.5mlEP管中。

2:以下使用Promega Wizard Cleanup DNA纯化回收系统(Promega,A7280)

1)70℃水浴预热DDW;配制80%异丙醇;

2)加1ml Promega’s Wizard DNA Clean-up resin,轻柔颠倒混匀,使DNA充分与树脂结合;

3)由于该试剂盒中仅配备针筒没有针栓,如果有真空负压吸引器,使用起来很方便;如果没有,需要自备3ml-5ml注射器。将注射器针筒与试剂盒提供的回收小柱紧密连接后,将上述混合物用移液器移至针筒内,用2ml以上的EP管放置小柱下接收废液。加针栓,轻轻加压,将液体挤出,此时可见小柱内有白色的树脂沉积。

4)将注射器与小柱分离后拔出针栓,再将针筒与小柱连接,向针筒内加入2ml 80%的异丙醇,插入针栓,轻轻加压,将异丙醇挤出。此为洗涤步骤。

5)将注射器与小柱分离,将小柱置于洁净1.5ml洁净EP管上,离心12000rpm,2min,以甩去残余异丙醇成分,使树脂干燥。此时,修饰后DNA处于与树脂结合状态。

6)将小柱取下置于另一洁净1.5mlEP管上,移液器加50ul预热好的DDW,室温放置5min。

7)离心12000rpm,20s,此为洗脱步骤,此时EP管内液体即为洗脱的修饰后DNA溶液,终体积为50ul。

3:加5.5ul 新鲜配制的3M NaOH,室温放置15min。

4:加33ul 10M乙酸铵,以中和NaOH,使溶液PH于7.0左右。

5:加4ul 10mg/ml糖原,此作为沉淀指示剂,因为其与乙醇混合后可产生沉淀,便于以后离心后辨别回收物的位置,以防在吸取残余乙醇时将回收物吸走。其实,加入这些糖原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不好说。不过有国产糖原卖,包装不大,也很便宜,买来一用,算严格遵守文献的步骤吧。

6:加270ul 冰无水乙醇,置于-20度,过夜沉淀。有人为沉淀最短可至2小时,但我认为时间长些可能会更好。并且做到此步骤时,一般会到中午,如果样本多的话要到下午,不妨放置过夜,日程可以轻松些,顺便做些其他试验。如果想当天做完,没有问题,但我认为最好多沉淀些时候,至少6小时吧(这是经验,我做过最少6小时,也是可以的,再短就不敢发表意见了)

7:4度,12000rpm离心,30min,倒去上清液,收集沉淀。不必吸净。

8:加500ul 70%乙醇,不要将沉淀吹打起来,只要把乙醇加上即可。轻柔倾斜EP管,旋转一圈,再次离心,4度12000rpm,5min。离心后倒掉上清,再加同量乙醇,同样再做一遍。此为洗涤步骤,共2次。

9:倒掉上清,并常温简短离心后,将附壁乙醇离至EP管底,移液器小心将残余液体吸净,室温干燥5min,或沉淀由不透明变为半透明或透明时,加入20ul- 30ulDDW,溶解沉淀。至此,已完成了修饰后DNA的纯化回收,所得为修饰后DNA溶液,可用于此后的进一步实验。

10:-20℃保存DNA溶液。

此步细节:

1:在使用注射器时,一定要用力均匀且轻,如使用暴力,会将小柱内的薄膜挤破,失去作用。

2:乙酸铵、糖原不需新鲜配制,糖原配好后放在-20度保存,乙酸铵室温即可,因为这样浓度的乙酸铵非常难溶,一旦放在4度,取出用时也会有很多溶质析出。

3:异丙醇、70%乙醇都不需要新鲜配制,但如果用量大,现场配也很方便。

此步关键是在树脂与DNA的结合上,这就再次强调第二部分调亚硫酸钠PH值得重要性。因为树脂与DNA结合需要有一个适当的PH,如前一步没做好,此步树脂不能与DNA很好结合,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即DNA随着液体被挤出了,洗脱时实际已没有任何DNA了。

第四部分 修饰后DNA用于PCR

这一步也没有悬念。我主要谈一下这里面的几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1:引物问题:我感觉自己设计引物有相当的难度,我曾设计过几对引物,并且试验了一下,但以失败告终。如果时间充裕、作的又是比较新的基因文献不多,自己设计引物没有问题。如果不是这样,还是参考文献更好些。首先查阅SCI分值高的文献,然后是著名实验室的文献,如果国内有做的,更好了,可以直接联系咨询。查到序列后,一定要和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防止有印刷错误造成的个别碱基的差别。然后再到google上搜一下,看用的人多否,体系条件是否一样。用的人多、体系条件一样,表明可重复性比较强。我也是按此行事,算比较顺利。

2:Taq酶问题:有文献用高保真的金牌 Taq(Platinum),但我感觉只要体系正确、变性退火等条件合适,一般的热启动酶是可以的。我开始使用的是Takara的LA Taq,很好用,配有10x含mg++的LA缓冲液。有时候用没了,暂时以Takara 的普通Taq酶也可以。如何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初作者还是用好一点的酶。

3:PCR的条件:变性一般都选择95度,3min。其余我感觉还是根据文献,退火可以根据你的引物的退火温度在小范围内尝试。一般和文献报道差别不大。只是扩增片断特异性的问题。建议根据文献。

4:做PCR的EP管最好选择进口的,壁薄且厚度均匀,这可以保证温度的迅速变化可以及时传递给管内的反应液,使体系真正在所设定的温度下运行。

5:PCR仪:如果在某一个仪器上作出来了,最好一直用此仪器继续。不同的仪器“脾气”也不一样,但EP管必要和仪器内的插孔紧密结合方好,留有空隙,我认为会影响温度的传递。

这一部分有些啰嗦,只是个人一些不成熟经验。有疑问处,请大家指出,交流。今天先到这里,现写一些内容,比较费劲,总是不能一挥而就。望见谅。歇息一会准备写最后蓝白斑筛选克隆这一部分。

第五部分 PCR产物的凝胶回收

这一步比较简单,可以购买一个凝胶PCR产物回收试剂盒,国产的就很好、价格也合理,比如TIANGEN的产品(用过)。把切下来的胶按说明书操作即可。

几个细节:

1: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要使用新配的电泳液。凝胶浓度1%-2%均可。

2:凝胶DNA回收时在300nm紫外灯下观察条带位置,切取目的片断所在位置的凝胶,尽量小,保证特异性。

3:紫外照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对DNA有损伤。

4:回收后的DNA如不马上用就储存于-20度,在数月内是很稳定的。

第六部分 PCR产物与T载体的连接和转化、蓝白斑筛选

1:连接T载体(本实验使用的是Promega的试剂盒)

15ul体系

T-easy 1ul

Ligase 1ul

2xbuffer 7.5ul

DNA 5.5ul

4度,过夜。

2:连接产物的转化

1)-70度冰箱内取出感受态细菌,融化后置于冰上;

2)连接产物15ul 全部加入,至于冰上30分钟;

3)42度, 90秒钟;

4)冰上2分钟;

5)800ul LB培养基;

6)280rpm,37度,摇床45分钟(将管放水平了摇,保证菌液摇匀);

7)8000rpm,1分钟;在超净台内去上清,留100-150ul;

8)涂板:37度孵箱过夜;(板为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固体LB培养基)

先涂:X-gar 35ul

IPTG 25ul

后涂:混悬液

过夜后可见板上长出很多蓝色或白色斑点,取白色斑点,尤其是蓝色斑点周围的白色斑点,此处自联率较低。

3:取白斑,划种于新板上

新板:先涂:X-gar 35ul

IPTG 25ul

然后于板底划出分区,进行标记。根据需要,一般一板作50个克隆没有问题。

针头挑白斑划2道于板上相应区域内。

37度,孵箱过夜。

4:联系测序公司送测序。一般一个克隆在35-45元。

这一部分的细节:

1:涂板要均匀,保证Xgar和IPTG均匀分布在板面上;

2:不要让蓝白斑长得太满,否则选取克隆时容易一下挑2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