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油价最近下跌吗今天-扬州今天油价多少
1.最近几年什么专业最吃香?
2.法律 旅游法
3.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4.在扬州考驾照问题!
最近几年什么专业最吃香?
从经济方面看,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本身就有着强劲的经济实力,新能源汽车产销更是翻了几番。再看国家政策,从各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另外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广阔市场的背后,却有着大量的人才缺口。无论是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还是服务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都是人才缺乏。因此,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薪岗位数不胜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定然是未来的稀缺人才。
法律 旅游法
旅游法规案例分析(A)L北京国际旅行社在获得“国际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后,他们整理出站 - 泰国,港,澳14日游,张16人参加。这个旅行社的,因为太匆忙,没有在地面上运算符来比较选择,只是为了寻找在香港一家旅行社。由于地面运营商组织不力,没有陪在泰国部分,没有太多的景点参观。张回北京后,再前往北京这种说法由该机构提出主张,这不是我们的责任。张某等于是旅游质监局投诉,发现该旅行社的质量支付保证金只需要6000万美元。升问:旅行的借口是正确的? l如果机构无法弥补,如果适用质量保证吗? (B)L是一个很好的夏季旅游的旅行社,我们组织前往山东新开发的海岛旅游。在一个组织中,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其他地方机构,以促进谈判统一价格的代理,这个价格比成本价高出许多。经过三十几人的组织。这就决定了美丽的景点,令人流连忘返,许多游客拍照非常浓厚的兴趣,其中包括两位客人爬上一个陡峭的山坡形状奇特,站立不稳,跌落,造成骨折的结果。 :要经过两次索赔,旅游出行的借口回家。 “这是导游没有提醒的原因,无关与该机构调查,指导做未做的提醒,我们希望这个人来指导要求2二人随后前往质监局投诉,L 1,我问是否适用的保证金?L 2,旅行社的违规行为有哪些?L 3,是否侵犯引导?(三)升北京兴城一日游旅游组织旅游者出游,报价198元/人李某三人参加的。合同写得很好,但汽车,发现开出的合同“豪华空调车”变成了北京人(普客),直到局部,还能找到住宿的“三星双重标准”,以“四奖”,并表示为旅行时一个公共厕所,马某导游说:“农行旅行社安排的三个景点是不好玩,兴城刚刚开发A D景点比较好玩,建议去。游客颇为心动,大家就都去了。此时导游说,为纪念D景点发展,当地推出的邮票一套,售价为60美元,但看她买的,只是45元。游客颇为恼火,此行住,玩,可怜线,回到北京后,要求机构的赔偿差旅费量的一半(99亿美元)。旅行社解释说:“兴城作为新开发的城市,很多设施都没有完美的,因为它是旺季,三星不能得到一个房间,只有设置为明星和豪华空调车改普通客运公司。运输公司声称的房间应该是80元的原因,该机构可以退还差价40元房间问:.. L 1,该机构认为,赔偿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什么费用(如适用)质量保证金L 2,马某是什么违法行为,该如何处理?L 3,如果游览不满考虑是否有权复议和诉讼?升4,申请复议时,马某的导游,导游说的权利享有调整或改变旅游活动策划接待权利,并没有出售的商品,未经允许作为处罚的权利,她被认罚借口请马某是正确的:(4)升外国语大学,韩国专业三年级学生李某,有一直为旅游行业非常向往,从大一到大三的测试,但没有人成功过。暑期实习到A国际旅行社,积累下一次考试的一些实际经验。国际旅游业务非常繁忙,一旦委托李导游,但不幸的是,李某先抓住一次执法当局。 L 1,我问他有什么违规行为?执法部门如何管理这笔交易? L 2,李的不满,认为自己的旅行社预约,询问是否有委任为旅行的权利? L 3,当李某带到本集团向韩国客人,旅行社预约的可能性? (5)升上海到昆明旅游指南旅游旅游这一组是一组老师,一行26人的难度。上海上车,突然发现增加一个孩子。根据规定,该旅行社立即报告。机构回答说:“不,如果代表团去,孩子产生的费用由父母额外的费用。他们同意原来的3200元/人,小孩,2000元/人相比。”当组到昆明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展示团费不包括在2000美元,每四个孩子付一半车费50元,老师不同意,有私人旅游猜测,犯罪嫌疑人,导游恼火,一位老师打电话110。会伴随着旅游推进与其他人,被带到派出所接受访全陪。全陪越想越气,他问到一个呼叫返回到旅行社的机构同意,而四位老师认为中止全陪导游服务,背部投诉至质监局后,上海。 L是否中止导游行为合约? (6)L扬州,导游徐“五一”被邀请的时候,他被扣押在浙江指导地方执法人员决定,理由是引导行为的导游必须将处罚的单位提供导游服务的朋友由旅行社委派,旅游经营者不得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方式直接签约指导商业行为的导游。升1威尔许满意,是否复议的权利。 L 2,徐的行为是私人承包旅游业务?如属于,如何处罚? (7)L与穆斯林在旅游过程中导游建议的指南,为游客和其他人拜谷说,他们不理解,经常说一些不尊重穆斯林民族的语言。因此,团里准备投诉至旅游局,即谩骂后游客参观,侮辱对方的人格尊严。 L 1,问引导违反什么? L 2,如何处理违反巡演? (8)升苏州钱某与一队到长白山旅游旅行社。这是登山前第二天的秋天,游客一定要问是否钱某多敷料,钱某答:否,可以轻装上阵。真的很顺利,一行人登上屋顶。第二天冷却,三游客冻伤,一是鼻子严重冻伤,需要治疗的导游,导游说这是不当造成自己温暖你们三人,三人经过处理自己回苏州去旅游索赔。机构不承认责任,应承担找导游。 L 1,要求旅行社可以不承担责任? L 2,旅行社发现这个借口不工作,和一个电表,说不可抗力长白山的天气是无关的俱乐部。是吗? L 3,游客见索赔无望,所以建议保留金赔偿给质监局,适用吧? L是否旅游责任险?升游客还是不解气,要求惩罚导游,导游问什么违法行为呢?如何惩罚? (9)●上海铁路局老职工黄山疗养院,马某72岁,机会难得,他们带来了小孙子。坐夜巴士等到达目的地后,马某在车上已经去世,家里做了一个自称旅行社。 L 1,询问是否适用的质量保证? L 2,经查老人是由于引起的心脏发作的疲劳,于0:20是否适用的旅游责任险? (10)L一个旅游团出国旅游的,当张购物手机丢失,无论是保修。如果导游和旅行社没有提醒,不管它是什么? (十一)在一九九七年在一国际旅行社导游王受审,被判犯过失伤民法院,因为未成年人的行为,被判处被免予刑事处罚。 1998年因为在导游的游客强调消费的过程中,在严重的情况下,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导游证。 2005年,王某在资格考试合格的导游参加,导游获取凭证。但其应用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导游证在收集,拒绝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王先生对这一具体行为不服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复议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平。请申请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升宏不论是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出具拒绝复议旅行导游证了行力?什么是它的法律依据? L(2)旅游行政拒绝的正确发出王导游证的行为进行评论?什么是它的法律依据? (L)L 2006年6月,由一家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徐代表团到中国法国之旅的导游引导。在游览期间旅行。徐游客看到一个小巧便携的相机,但功能齐全,经询问,该相机的价格比在法国的中国便宜,然后与游客商量,购买相机。因此,惩罚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请用法律知识教训,回答下列问题:L(1)徐导游游客可以买外国货?为什么呢? L(2)根据什么条例徐处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什么具体规定? (十三)升游客前来旅游预订,旅行社支付200元的生活星级双重标准,收费10元,在这个时候,当游客入住,酒店报价为180元外发现,要问什么原则侵犯。 (十四)升李为五日游海南旅游报名,他2005年3月2日每日名准备2005年4月2日出发。这个时候要旅行费用1680元/人,含门票1100元。然而,当3月20日的门票价格管理调整折扣机票的状态也不能太低。因此,通过1100元的门票到1320元220元以上。 L 1,如期旅行社,谁负担这额外的220美元? L 2,由于群体数量不足原来的约定4月2日出发,但在4月2日,所以在4月1日通知李某,由于群体数量不足,所以只能退掉该业务。此时,李某已支付1680元的全部费用,只是问在这个时候是否该旅行社退还1680元?这可能是适当的沉积? L 3,协商后,他们改变了协议,4月20日出行,这一切都改变了合同或转让合同?升4,天有不测风云,4月10日,由于国家管理门票价格调整。升①若门票价格,门票在这个时候谁承担额外的成本?升②如果它变得机票价格下降,810元,超出的那部分退票哪一方的成本? L 5,如果非行程调整在这个时候,但李4月20日行程做,这个时候就门票价格管理的国家进行调整。如果机票上表,由哪一方承担额外的成本? l如果车票下跌,退款给哪一方的额外费用? L 6,如果非季节和油价上涨,机票成本的调整,从而导致机票价格上涨,但由于价格调整在这个时候上涨了220元,这额外的部门的哪一方负担? (十五)升李为五日游海南旅游到他2005年3月2日每日名字,准备参加2005年4月2,从1680元/人的费用。 L 1,李某支付了首600元,标示为“定金”收据,但李4月2日的东西不是空的,那么李某可以要求退还定金? L 2,游学,只收300美元,又收到一个标有“存款”,李某没有走空,并询问是否可以取回300元? L 3,如果只有机构收取300元,并标记为在收据上“订金”,在4月1日通知李先生,因为他是唯一一个项目,不能成行,现在为了退还300元,按预付款的10%作为罚款。可以吗?升4,如果支付押金300元,但李某对自己说不要去,有什么可以要求退款? L 5,如果首付款300元李,收据只是说:“今天,李先生收到了300元,”如果有事不能去后,李,有什么问题可以退还? (十六)L 30人在深圳旅游,准备2.10-2.14一个代表团到北京旅游,游长城2.10,2.11游览故宫,天坛之旅2.12,2.13,2.14等等。抵达北京后,导游说的路线不合理,应该是最美丽的最后一次巡演,这将是10日利率掉期的第14位。而当雪花飘落13日北京,长城不能游览。 L 1,游客投诉,要求处罚导游,可以? L 2,如果游客认为旅行社的投诉应该是对服务质量问题,负担超过的门票费用,并赔偿,是否可以? L 3,如果无法弥补的旅行社,可申请的质量保证?应该如何赔偿?有些人(17)升上海工商局组织旅游昆明疗养,预定住宿为三星双标,入住前,导游也描述得非常好。但抵达后,游客发现房间有点坏了,没有热水,没有下水道,部分客房,空调,有的不能使用。工商局12人与领导的贤参观洽谈一个吟道:。 “我们不住,你就可以回家了,我们不需要你,”他与同龄人在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入住另外,问殷参一做? (十八)L赵某等人在苏州招收国际旅游马泰拉旅游的第一个店,会展为6500元/人,4月1日付的钱,5月8日之旅。等5月6日去的,店已人去楼空。所以赵,国旅总社为A,但一个国家,说:“店已经签约,他们不承担责任,也没有独自出国旅行的权利,是一个存储非法的。” L-1,则要交3000人民币是订金或预付款? L 2,赵和商铺的合同签订人是否有效?无论L 3,赵和其他人可以要求赔偿国旅的返回3000元? (十九)升马某16人参加了北京交通的中间软昆明丽江旅游的,但到大理,所规定的由于道路塌方软,已暂停,乘客不能。所以,普通旅客的旅行社紧急调用返回,但他拒绝接受,因此无法赶上飞机到昆明。 L 1,游客要求旅行社承担责任,可以吗? L 2,马某16人的做法是否合理?飞机模型额外的600美元,谁愿意忍受? (二)L 2006年7月由北京举办了全国巡演从一个城市的线外接到北京旅游34人的团队,在游览期间参观时,作为一个高 - 低陪一个,以节省时间,提高外游,暗中策划,以减少两个景点。并一再对客人说,一旦我们到北京来是不容易的,因为未来的景点应该多看一些,大部分客人同意征费及基础,每增加50位客人远,增加了四个景点(景点包括:两高的私下从该中减去)。在团体赛,还向客人介绍了高的纪念册卖八件套。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再加上团队的教学多老年人,因此,不少客人感到访问的高不满的行为太少,太仓促了,其他的旅游景点景点的时间,行程结束后,该团客人集体签名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和导游高惩罚升的请求理由请描述一个高-L的行为(1)违反了这些规定指导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2)应给予的指导和什么样的处罚后,委托机构(XXI)升张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尚未实现在巡回赛上与旅行社,希望参加实习旅游指南在今年九月,正值旅游旺季,导游人员不够,他们作为被雇用张导游,被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它的导游资格考试给予罚款,擅自进行导游。张拒绝接受处罚,他没有获准进行导游活动,而是由从事导游职业介绍机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罚不当,被做了一个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升请问:L(1)张的观点是否成立?为什么呢? L(2)有无职业介绍机构从事张导游?为什么呢?
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习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端午节的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除佩饰艾虎以外,端午节还有用雄黄为小儿在额头画“王”的风习,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的卫生习俗
①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百草”,亦药草之俗。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④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端午还有许多辟邪、灭疫活动,与上述的卫生习俗有密切的联系。如以五色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另外又有称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绍、五色缕、朱索等。据说也是因屈原而起,可以驱除灾害。为什么五彩丝线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另外,可能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汉书·地理志》记越人“文身断发,以辟饺龙之害”。晋人刘义庆《世说》等书,记以五色丝缠绕粽子,以投入江中,为蚊龙所惮。虽系传说,却透出了一丝值得玩味的信息。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另外还有其他佩饰之物。比如,《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佚文:“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条达,即彩色织丝带,亦与五色丝相行。又有佩赡赊以辟兵之俗(此俗久已失传,仅《太平御览》中有记载)。这些习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好玩的香囊等饰物。如《东京梦华录))记北宋开封过端午要购,“百索、艾(多年生草木板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篙或蕲艾)花、银样鼓儿花”。是佩戴饰物。《武林旧事》记南宋杭州时赐予后妃诸臣:“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诞佩带。”清《帝京岁时纪胜》:“幼女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是在端午制小人形(由古代艾人发展而来)、粽子、蒜头、五毒、巷虎等形的小香囊佩戴。《清嘉录》中记有另一种健人:“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领下的带子)、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为之者,供妇人插鬃,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妇女也于髻上戴艾,插石榴花朵,既可驱邪,又兼装饰。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艾了。除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与药、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梦粱录》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这是宋代之俗。《燕京岁时记》又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这是清代之俗。有的还在纸葫芦上垂丝穗、飘带等,更为好看,或在葫芦中剪出五毒形状,挂贴于门,亦表示将五毒之气泄尽之意,你为“倒灾葫芦”。
至今民间仍有悬镜于门以避邪之俗。在唐代,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
端午节诗词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在扬州考驾照问题!
年满18周岁考驾照最高能考取C1,C2照
B1,B2照要到21周岁~~~~~~~~~~~ C1可以开出租车 但是要3年后~~~~~~~
扬州开出租车 外地人居多 收入要看你是自己的车子 还是跟别人开 ~~~ 主要就是很苦 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消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