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油价调整最新消息-四元油价调整最新消息表
1.国内油价或迎“四连涨”,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成品油价将迎“四连跌”,影响油价的因素有哪些?
3.油价调整
4.中国的油价 为何那么贵?
5.汽油价格为繁调整
国内油价或迎“四连涨”,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国内油价或迎?四连涨?,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分析有以下:
国内油价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周期!毫无疑问,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之下,本轮又将继续上调,预计调整幅度在0.15元/升左右。
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高度相关,按照国内成品油调价规则,油价在40美元和140美元之间,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和国际油价的联动,也就是国际油价涨,国内油价涨,国际油价跌,国内油价跌。虽然涨涨跌跌之下,网友们经常发现,好像并不太同步,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还是基本吻合的。石油销售价格的上涨,利好中石油中石化等生产企业。
不过一旦油价跌破40美元或者高于140美元,国内油价就不和国际油价联动了,这里面存在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的时候,由于能源公司的投入是刚性的,人力成本,设备投入,研发投入都需要花钱,这是刚性支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产品油销售价格就不再下调了。
反之,当国际油价高于140美元,处于保护国内消费者及下游生产商的利益,国内油价也不再上调,无论是跌破40美元不再下调和超过140美元不再上调,国内都经历过这两种情况。
本轮国际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还是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出于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原油使用量也会上升,虽然有新能源汽车的助力,但是这部分的消耗,从目前来看,并不占据绝对的多数。当然,短期影响油价上调的主要因素,还是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特别是是乌克兰危机,使得原油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大,出现价格短期上涨。
成品油价将迎“四连跌”,影响油价的因素有哪些?
成品油价将迎“四连跌”,影响油价的因素有哪些?
今年初在我国石油价格一路增涨,这也使得诸多司机大呼:石油价格过高,即将开不起车了。但是最近私家轿车司机迈入一个好消息,便是在我国石油价格造就了在历史上第一个“四狂跌”,全国各地多个城市95号汽油油价返回“八元时期”,汽油柴油每升降低0.1到0.3元,这也算是抚慰车主心的,不用再对车用汽油给油存有相对较高的压力了。
石油价格“四狂跌” 司机愤怒发改委公布消息称,逐渐并对中国油价开展在今年的第十五次调节,国内柴油的价格下降125元/吨,汽油的价格下降130元/吨。换句话说车用汽油与柴油的价格分别由0.1元至0.11元左右的下降,具体下降后价钱要根据本地发布的价钱为标准。按照这般价钱,用92号车用汽油给一般50升机油箱的家用轿车满油车用汽油得话可节省五元钱。
这已经是在我国近年来第十五次针对汽柴油价格的变化了,此次更改也是今年第五次和持续四次油价下跌了,车主对于此事自然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并且此次调节却让全国各地很多地区加气站的95号油价重返八元时期,乃至像内蒙、黑龙江省、甘肃等地的柴油的价格经过这次调整,0号柴油机每升的价钱已重返七块多。应对我国数次汽油价格调整,大伙儿自始至终不太清楚在其中调节具体的标准,并且还困惑这一中国油价怎么调整究竟谁说了算。
国内油价调整谁说了算很多人都以为汽油柴油的价格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或是中国海油来依据市场走势开展定价的,可是其实不是。国内石油价格是通过国家在与国际原油价格密切相关后,然后再进行在我国成品油批发的统一定价。随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其中国海油再根据我国制订的参考价进行相应的标价。
在我国国内石油价格本来是每过22个工作日调节一次,但自从2013年逐渐改成每过10个工作日依据国际原油价格进行一次调节,可是最初在我国国内油价的上涨幅度并不和国际原油价格有关。不管国际原油价格怎样跌涨,国内车用汽油与柴油的价格都在一个固定范围之内上涨幅度,上下的波动也不会很大。这样对于国内企业以及个人来说是j件好事,但对于“三桶油”而言绝非易事儿,乃至经常会出现亏钱的状况。
油价调整
油价,指国际或国内成品油的价格。2020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975元 。11月5日24时起,国内汽油累计跌幅为1940元/吨,柴油跌幅1870元/吨 。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25元和215元 。7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降低100元,柴油每吨降低95元 。9月18日24时,中国上调汽柴油限价,每吨汽油上调90元、柴油上调85元,折合每升92号、95号汽油上涨0.07元 。10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45元和330元。10月22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上调300元,柴油每吨上调290元。自2021年11月1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5元和90元。
1.国际油市常见机构和简称汇总:OPEC:成立于1960年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现有12个成员国,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77%,是对国际油价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IEA:全名叫做国际能源署,是协调和指导国际能源工作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74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EIA:美国能源信息署,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一个统计机构,其目的是向原油投资者提供准确独立的判断、预测和分析。API:美国石油学会,是一家提供美国石油消耗及库存水平重要的每周数据的美国石油业机构,成立于1919年。NYMEX: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主要交易能源产品,交易方式是期货和期权交易。
2.国际油价周四大幅反弹,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美国原油期货双双暴涨逾10%,收复本周早些时候全球市场动荡时的大幅失地,得益于市场臆测委内瑞拉呼吁召集OPEC紧急会议、全球股市反弹和供应速度放缓催生空头回补式反弹行情。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委内瑞拉与OPEC成员国接触,力促与俄罗斯召开紧急会议制定遏制油价大跌的计划。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4.42美元,涨幅10.25%,报47.56美元/桶;美国NYMEX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3.96美元,涨幅10.26%,报42.56美元/桶。中国股市大涨缓解了市场有关该国经济的担忧,并推动大宗商品在本周遭遇抛售后普遍上涨。周四,上证综指收盘上涨5.3%。美国股市周三打破连续六日下跌的走势,缔造近四年来最大单日涨幅。根据分析师,证券资产的上涨支撑了所谓风险资产如石油和铜的普遍上扬。
中国的油价 为何那么贵?
油价再一次上涨。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此次调价之后,油价进入了8元时代。
价格上涨总是会引起消费者的不快,更让人不满的是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油价上涨时的解释“虽然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比较高,但是国家也是控制了成品油的调整幅度,并且也是延后了调价的日期,如果按国际油价(上涨)10%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成品油价每吨涨幅应该达到700块钱。”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次调整油价,消费者不仅不应该抱怨,甚至还应该感谢发改委给我们省下的100块钱。
是的,在目前“4%+22个工作日”的机制下,此次油价调整确实来得迟了,同时每吨成品油确实也少调了100元。但是,这个结果恰恰说明目前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存在问题——假如国际油价变动已经符合调价机制,为何国家发改委不能在第一时间调整价格,而是要让石油企业承担损失?既然国家发改委不能在正确的时间上调油价,是不是意味着它也会在很多时间控制油价下跌?换句话说,国家发改委作为油价主管部门,有没有依法行政?
当然,目前的“4%+22个工作日”机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就像很多专家早已经指出的,单从数学模型来看,假设原油(103.25,0.00,0.00%)价格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4%,我们是上调价格,但如果从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却不足4%,不具备下调条件,再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又达4%,再度涨价。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下,必然会造成涨多跌少的现象。而2009年新调价机制实施后的油价调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改委一共17次调整油价,其中上调次数12次,累计上调汽油价格达4680元/吨,柴油价格达4450元/吨。
但是,油价的不合理并不仅仅体现在“涨多跌少”,而是油价相对于其效用来说实在偏高了。有媒体统计了3月22日的美国油价,发现当中国的93号汽油都已经迈入8元时代时,美国成品油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6.42元至6.83元每升。这意味着中国的油价已经高于美国!
不过,对于中国油价高于美国油价的现象,有专家认为这种对比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的油价中税收所占的比重较高。在2009年,国内甚至引发了一场“裸油价”风波。中石化的一位专家指出,“(2009年)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最终,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虽然现在已经是2012年,但是税收所占比例并未减少,仍然在36%左右,而美国油价中的税金只占15.7%。换句话说,中国油价之所以高,并不是裸油价格高,而是中国油价中所含的税太多,从而推高了油价。
尽管“裸油价”的概念提出之后遭受了不少媒体的质疑,但是这种说法倒是解释了国内成品油油价为何会高于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国际原油价格统一,但是各国油价为何不一的现象。事实上,不少国家的油价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就是税收——欧洲油价之所以贵,是因为税金占油价的三分之二左右,日本的税金比例是51.44%。美国油价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其税金所占比例低。
不过,即便把税金加上,中国的油价还是显得过于昂贵了——或者说,中国的税实在是太贵了。因为中国车主在上路之后不仅要支付不菲的油价,同时还要应付数量不菲的过路费。而在欧洲和美国,车主使用高速公路时一般都不需要另行付费——因为该费用已经摊入油价之中。我们以沪杭线为例,上海和杭州相距170公里,大约需要缴纳110元的过路费,以百公里10升的标准共需要耗油17升,油价成本为140元,再加上过路费则通行费用为250元。如果把这些费用都摊入到汽油中,则每升油高达14.8元!
当然,并不是每次出行都要经过收费公路,对于上班族而言,高速公路并不是经常的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躲避每升高达14.8元的油价成本。事实上,由于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通过陆路运输而来,这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为目前的高油价而买单了。
如果以上的推论成立,那么,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油价太贵,而是税费太重。当美国只需要通过油价15%的税金就解决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费用,我国占油价36%的税金也无法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从这个意义而言,解决中国高油价问题并不仅仅是要完善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机制,更是要降低税费——缩小政府的规模。
如果我们只把目光盯住成品油的价格调整机制而无视油价中税费的分量,从而忽视税费的性价比,那么这样的改革注定是不成功的——对于一个税收占三分之一的行业来说,只有调整税收的比重和流向,才能真正减负于民。换句话说,在中国只有把油费和过路费联合在一起考虑,才能真正地测量出油价的高低——而这,是以前绝大多数讨论者所忽视的。
汽油价格为繁调整
国际油价近期连续回升,创四个月以来新高,而国内油价在四个月内3次调整,频率之高前所未有。邓郁松认为,尽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并没有量化的具体指标表明油价在什么价位、什么时候该调整,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频繁调整将成为今年常态。
中国经济网记者作了一个粗略统计:2005年3月至今,汽油出厂价共12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980元;柴油出厂价共10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67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共调整8次,其中6次上调,累计上涨910元。总体来看,涨价成为国内油价调整的“主旋律”,跟涨不跟跌现象一直以来饱受质疑。对此,邓郁松分析,这是因为3年来我国原有的定价机制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照现在新机制的执行情况,这种现象有望改观。
在邓郁松看来,按照目前油价调整的实际情况,新机制从执行层面与以往有着很大区别,这是好现象。“希望这种机制能坚持下去,密切跟踪,那么将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国内油价也能适时跟跌。”
大幅波动仍是未来国际油价主基调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接近50%,高油价几乎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刚性开支,油价动荡也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外围因素。随着新定价机制的实施,中国油价逐渐接轨国际,将越来越紧密地随国际油价调整,因此对国际油价未来趋势的判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预测国际油价也许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揣摩透它的脾气,即使是极其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常常失手。”邓郁松在他参与撰写的《中国经济报告》如此叙述,因此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他更多地倾向于发表自己的判断,和陈述理由:“我的判断是,油价大幅波动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趋势是前低后高。”他认为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走势:一是石油需求形势,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需求量下降;二是石油资源集中,欧佩克和俄罗斯对油价走势仍有控制能力;三是货币因素,美元走势的影响;四是石油公司成本居高不下,以致油价长期低于40美元不现实。
邓郁松认为未来几年国际油价“走高比走低的概率更大”,而种种因素变化导致中国油价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具备外在条件”。而对于这次油价上调,他认为并不影响部分地区价格促销,因为去年四季度以来成品油市场,尤其是柴油市场由于需求量下降,短期内存在供过于求的压力,库存需要释放。(记者 牟修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